作者:熙怡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0-3-1 13:47:35
选择字号:
英国皇家研究所最“潮”女科学家“被下岗”

 
1998年,苏珊·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成为英国皇家研究所(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RI)首位女理事。就在人们猜测这位牛津大学顶尖神经学家将给211年历史的皇家学会带来什么改变时,格林菲尔德却突然遭遇在英国皇家研究所“被下岗”的命运。不过,格林菲尔德也毫不客气,扬言要将老东家告上法庭。
 
格林菲尔德是英国科学界最富个性和争议的人物之一。除了在神经学研究领域声名显赫,她还是“科普大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时尚和娱乐杂志的座上宾……在朋友和支持者的眼中,她是充满激情和灵感的“科学大使”,女科学家典范和永不言倦的女权斗士;但是在批评者眼中,她自我炒作的技巧超过了她对科学或者英国皇家研究所的宣传。
 
可能把皇家学会告破产
 
上月,英国皇家研究所宣布,由于苏珊·格林菲尔德不能胜任现有工作,特免去其理事资格。格林菲尔德随后反击,表示将与“老东家”在劳工法庭上见。她说:“我是英国皇家研究所211年历史上第一位担任理事职务的女性,我不认为这一决定符合学会及其成员的利益。”
 
格林菲尔德认为,皇家学会没有经过全体会员表决就撤销她的职务,这已经超出权限。因此,她将以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多项罪名提起诉讼。
 
英国皇家研究所一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资深成员说,格林菲尔德只是学会财务问题的“替罪羊”,“不少成员对学会对待她的方式极为不满”。法律界人士分析,一旦格林菲尔德赢得诉讼,很可能把皇家学会告破产。
 
神经学研究翘楚
 
成立于1799年的英国皇家研究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研组织。1994年,格林菲尔德成为首位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发表圣诞节演讲的女性。英国皇家研究所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圣诞演讲。这是迈克尔·法拉第在1825年开创的传统,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避免像传统的教育方法那样使得孩子对科学望而生畏。一百多年来,英国皇家研究所一直保持圣诞演讲的传统,仅在二战期间中断过。
 
1996年,格林菲尔德成为牛津大学药理学教授;1998年,她成为英国皇家研究所理事,同年获得法拉第奖章。2001年,她获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封为终身贵族。格林菲尔德出版过几本科普书,并创立了三间研究公司。她的研究着重了解意识的物理基础和大脑功能及紊乱,例如帕金森症和阿茨海默病,成为该领域的科研翘楚。
 
最直率
 
钟情神经学原为研究“爱情原理”
 
格林菲尔德1950年出生在英国伦敦,成长在伦敦西部的奇西克地区,父母分别是电工和舞蹈演员。
 
常以切开兔子脑袋为乐
 
在格林菲尔德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她从家附近的肉铺买了一只死了的动物,放在餐桌上“解剖”,把父母吓了一大跳。格林菲尔德解释说,她想看看那只动物的脑袋。“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从那时候开始,格林菲尔德对神经学的兴趣逐渐显现。她经常以切开兔子脑袋为乐。
 
此外,格林菲尔德从小就非常热爱阅读,热爱的程度强烈到母亲以为她有毛病,带她去看医生。
 
中学毕业后,格林菲尔德成为家族的第一名大学生,在牛津大学学习哲学和实验心理学,后来还到法国巴黎去深造一段时间,最后返回牛津大学格林学院当初级研究员。
 
格林菲尔德对研究表现出极高热情,使她很快在年轻女性中成为榜样,也帮助她在科学教育圈中奠定地位。
 
格林菲尔德曾表示,她对神经学的热情源于她很想了解爱情背后的神经学原理。“那时神经系统科学刚刚兴起,我对它如醉如痴”。于是,格林菲尔德开始学习钻研这门新学科,并在研究阿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症方面声名鹊起。
 
英国科学界最有趣的人
 
格林菲尔德被视为英国科学界最直率和最有趣的人物之一。她拒绝因循守旧,被视为女科学家的新典范。
 
格林菲尔德提倡年轻科学家彰显个性,不能羞于发言。她说:“有些人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保住饭碗,所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少人以为科学家是缺乏生活常识的怪人,但其实他们也是正常人……我们必须与社会融合,特别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事件。”
 
最活跃
 
科普主持 时尚名人
 
格林菲尔德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她“科普推动者”的身份:她撰写了多部有关大脑与意识的科普读物,并时常对公众发表演讲。她同时还是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主持人。
 
格林菲尔德接受时尚杂志访问时,还自己设计服装。在英国时尚杂志Harpers & Queen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50名女性”排行榜上,她位列第14位。她在领奖时还开玩笑说:“多莉·帕顿(美国乡村音乐女歌手,以胸部‘伟岸’著名)可是排第九位。”
 
格林菲尔德在媒体面前的表现惹来不少非议。她曾公开表示希望拥有凯莉·米诺那样迷人的臀部曲线。她的穿着品位乃至裙子的长度也引起一些人的指指点点,有人甚至讽刺称那是一百年前的风格。
 
有人质疑身兼多职的格林菲尔德不可能专注于科研工作。对此她愤愤不平:“这不公平。我每年发表三到四篇学术论文。”她表示,为了工作,自己放弃了很多平常人的“特权”,例如园艺、看电视或者睡懒觉。“我每天四时左右就起床。如果在伦敦,我6时30分就出门上班。我边吃早餐边工作。到了晚上,我可能还要到电视台主持节目。”
 
最争议
 
社交网站损害儿童大脑?
 
不过,格林菲尔德最受争议的却是其有关互联网危险性的言论。最近,格林菲尔德声称“Twitter”、“脸谱”( Facebook)和“虚拟人生”(Second Life)之类的社交网站“改变人类思维方式”,会对儿童大脑造成永久损伤,这一观点遭到不少批评,并引发大讨论。
 
格林菲尔德曾在《ID:在21世纪寻找身份》一书中表示,那些花大量时间与屏幕互动的人情感会变得冷漠,他们视生命为一系列需要立即反应的逻辑任务。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分析力都被削弱,注意力缩短。现实和虚拟生活可能会出现混淆。“过去人类习惯于听故事,有很强的记忆力。现在就是行动、反应、行动、反应。”
 
被批缺乏研究数据支持
 
批评者认为,媒体打出的一系列耸动的标题,例如“社交网站损害儿童大脑:顶尖神经学家向父母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以及“电脑可能加深肥胖危机”等,都是格林菲尔德的“杰作”。这些观点虽然大胆,但却缺乏任何研究数据的支持。
 
英国医学专家和媒体撰稿人本·哥达克里认为,格林菲尔德应该通过撰写和发表具有严谨科学数据的研究论文来表达她的观点,而不应利用媒体作为平台来渲染她关于“技术邪恶性”的假设。
 
哥达克里表示:“关于电脑,格林菲尔德有这样一种观念,她认为电脑给小孩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这种观念已经被她广泛地传播开去,因此她有责任通过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方式,用学术证据来向她的同行和公众(这更重要)来清楚阐明这一种理论。”
 
对于哥达克里的这一建议,格林菲尔德的回应却是,“你就像那些否认吸烟可致癌的人一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