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囊括”之目的在于利用“大典”创新知识、创新价值观念,“网罗”则是要通过“众家”之手培养出具有这种品质和能力的人。但是,创新什么知识与价值观、如何创新知识与价值观以及怎样培养具有这种品质与能力的人,每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与做法,由此形成大学的特色与个性。也就是说,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信念,会围绕自己的信念进行思考、组织和行动;受此影响,来到大学的学生也会形成自己的信念,并以这种信念主导自己在大学中的生活与学习。基于此,大学特色与个性得以释放,大学功能得以发挥。这不仅需要大学对学生有所要求,更需要大学对学生有所承诺。
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称之为大学生,不仅因其年龄较大,而且因他们开始接触高深学问,以便获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开始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从容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开始思考人生意义,以便更好承担社会责任。学生不仅自己满怀希望地来到大学,而且承载着家庭与社会的期望。大学作为大学生聚集之所,担负实现学生理想、家庭与社会期望,引领社会发展之重责,对学生提出诸多要求是必要的。但是,仅有要求没有承诺是不正常的。大学需要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谁,需要知道自己能为学生提供什么,能为学生做什么,还可能为学生做什么,并以此来推动大学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
在表示感谢之余,耶鲁大学校长查理德·C·莱文代表耶鲁大学对学生家长承诺:我们保证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四年之后成长为有用之才;并对入学新生保证:未来的四年,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确定自己的人生,构建自己的世界。你们将学到许多东西,不仅从课堂上,还从你们结交的朋友那里,从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你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你们的课程将帮助你们提出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而你们的朋友和所参加的活动则会给你们提供机会,在实践中检验并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戴维·J·斯科顿代表康奈尔大学对其2007届新生保证:康奈尔是一个充满关爱的集体,而你们一定能够在此有所作为;康奈尔大学强调“有责任感的自由”,这将给予你们无限的机会在智慧和独立中成长、成熟;康奈尔大学有“放眼校外”(Look outward)的传统,它贯穿于大学的方方面面:教学、研究、学生生活;在这里,责任与自由并行,放眼校外的传统真正落实到教育和研究之中,真正体现在康奈尔人融入社会和世界的过程。
大学不是一堆建筑物、设备与机械和迷茫着的人的拼盘,而是人在利用这些资源、获得自我发展的同时创造出对他人与社会有意义之事的有机体,是人在与人、与物的互动中促使人的发展与物的改善的机构。“在大学这个学习条件优越的地方,学生能够获得无穷的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使自己迅速成长。我期待着有一天,能看到你们进入普大时怀揣的梦想得以实现,同时又萌发了新的追求,使我们的学校——连同这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雪莉·M·蒂尔曼代表普林斯顿大学对她的学生们如是说。当大学对其学生有所承诺时,学生亦可能会对自己有所承诺。就此而言,大学对大学生的承诺也是大学对自己、对社会和对人类的承诺。因为,大学为自己的前行指明了方向并聚集了力量,大学知道了自己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还可能干什么。
承诺是必要的,但承诺什么更能体现大学的精神、特色与个性。大学是人类把不可或缺的智慧世代流传的殿堂。在人类所有的公共机构中,只有大学能够超越当前的准则,注意到未来的多种可能,并通过目前的判断,注意到突发的种种机遇。“我们应该为下一代和我们自己,作出力所能及的一切努力。”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H·萨默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期盼有那么一天,哈佛能够为低收入家庭和中产阶级消除经济负担,确保哈佛各个班级都有来自这些背景的学生;我期盼有那么一天,哈佛能规定一个标准,使每个有能力和有积极性在这里学习的学生,都能够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而不必担心可能蒙受债务;我期盼有那么一天,哈佛能够为像你们这样的、未来的国家领导人确定一条标准,保证所有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能获得有意义的国际经验;“如果哈佛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它就能改变世界”。沿着期盼方向,哈佛人一路前行。
大学对学生的承诺彰显出大学的精神风范与气度。这种风范与气度不是空洞说教,而是由实质性内容构成。“我们鼓励你们提问,探求答案,并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资源,包括优秀博学的教师,与所有大学一样出色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资源,以及求知欲强烈又背景各异的同学,他们将是你探寻人生意义道路上的同伴。”这是耶鲁大学对其学生的承诺。普林斯顿大学对学生的承诺更值得关注——未来4年,你们将会受到鼓励,甚至鞭策,来培养这种思考的品质和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既定认识。培养这种品质需要你们乐于提出非正统的问题,不懈地追求答案;需要培养思想的宽容性,才能发现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黑与白之间存在巨大的空间;拒绝对任何观点及意识形态的盲从,时刻准备着大吃一惊。我们要求各位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类新思想、新观点,无论它们有多么令人吃惊;能够辨别政治宣传、盲目无知和无根据的修正主义。“这就是普林斯顿教育的核心所在。”蒂尔曼代表她的同事对学生们直言。
正是这样的承诺与践行成就了今天的常春藤大学,常春藤大学与它们的学生沿着这条路径继续前行并一如既往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承诺不是妄言更非作秀,承诺需要制度与行动加以保障和实现。达特茅斯学院院长詹姆斯·莱特在新生开学典礼中指出:全体教员深入钻研知识的新领域,以确保你们接触到所学科目的最新知识。员工们在准备你们的电话和电邮,保证这些设施落实到位。厨师们在开发新的食谱,以满足现在年轻人不断变化的口味。每个人现在都在关注为你们准备学习环境的事,他们也一定是以同样的热情在筹划随后几十年的事。以这样的措施,达特茅斯学院实现其对学生的承诺——培养具有丰富社会资本的多样化社群的年轻人。
为了兑现低收入家庭子女进入哈佛的承诺,哈佛大学致力于减免年收入低于6万美元家庭的学生费用,使得进入哈佛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大幅增加,而且引起其他大学的效仿。谨记“放眼校外”的承诺,康奈尔大学在超过50个国家建立了分校区或开展教育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康奈尔游学办公室参加这些国家的海外学习项目。普林斯顿大学则以其独一无二的课程设置,保证其承诺——培养下一代领袖人物及发现新知识——的实现。
如何生活是大学生在耶鲁生涯中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莱文对他的学生们说:哲学教授不会直接讲授人生意义,而是会训练你们,使你们的分析更加严谨,判断更加敏锐,而这些正是进行逻辑推理论证的必备能力;文学、音乐、艺术史教授也不会直接告诉你们该如何生活,但他们会指导你们以更精准的艺术鉴赏力阅读、聆听、仔细欣赏那些完美展现人类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的文学、音乐及视觉艺术品。同样,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教授也不会直接教你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但是,他们会结合学科的特性,从不同角度阐释人生的意义,帮助你们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有了对学生的承诺,大学会成为一个有主见、有精神追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2008年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福斯特开宗明义地对学生说。大学对学生的承诺未必都能实现,但没有对学生承诺的大学是缺乏精神与活力的病态大学。西班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指出:一名运动员竞技状态好或坏使他的表现判若两人。显然,这种良好的竞技状态是要经过争取才能达到的。为了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必须使自己集中精力,放弃其他许多事情,还要具有超越自我的决心,使自己变得更加机智、兴奋和敏捷。简言之,良好的精神状态意味着不沉迷于种种无意义的消遣之中。与个人一样,群体的精神状态也有好坏。能够有所作为的只是那些拥有良好精神状态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每位成员在关键时刻都不会令对方失望,整个群体可以坚定不移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如果没有这样的群体,所有的努力会因群体缺乏必备的素质而失败。
大学对学生的承诺正是让大学集中精力、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根本所在。因为,大学是人的大学,如果大学中的人没有了方向与精神,大学也就失去了方向与精神。大学生是大学中人的大多数,当大学没有对大学生的承诺,大学也就不会对自己有承诺,更不会对社会、国家、人类有承诺,大学将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当大学没有对自己的承诺并全力履行这种承诺时,大学教师会陷于迷茫而转移自己效忠的指向;当大学教师的工作重心不是指向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时,他们的学生又有何理由不陷于迷茫与彷徨之中?!然而,反观中国大学的现实,除了带有自我标榜的宣传与对学生的要求之外,难得有对学生承诺的只言片语。难怪笔者在对4所大学百余名学生问卷后发现,半数以上者从迷茫与彷徨中开始并在迷茫与彷徨中结束了大学生活。没有一流的学生,再好的大学也成不了一流大学。中国的大学,需要对其学生有所承诺!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本文在写作中参考了朱易主编、王建华等译的《美国常春藤名校校长演讲精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相关内容,特此说明并致谢!——作者注〉)
《科学时报》 (2010-12-17 A3 周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