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11-5 13:44:15
选择字号:
马宇蒨研究员荣获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11月1日,为期5天的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大会将第十届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2009-2010年度)授予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马宇蒨研究员。
 
马宇蒨研究员长期从事粒子天体物理的观测研究,取得大量高显示度的成果,为我国粒子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和部委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她与李惕碚合作提出了向源—背景观测模式下分析观测正结果显著性的正确方法,在国际上有“李马准则(prescription)”,“Li-Ma sigma”之称,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成为判断在背景上的微弱超出是否为源信号、是否可宣布一项新发现的重要统计判据,在甚高能伽玛天文和宇宙线观测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1992年至2003年,马宇蒨担任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空间天文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负责“太阳和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的研制,成功获得百余例太阳耀斑,30余例宇宙伽马暴以及百余例近地轨道电子沉降事件,实现了我国星载天文观测“零”的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从1998年开始,马宇蒨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国际合作L3宇宙线(L3+C)课题,利用在欧洲核子中心的世界最大型磁谱仪L3,研究原初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缪子的能谱和荷质比,寻找宇宙线中的重质量粒子和奇异粒子。L3+C实验获得20-3000 GeV 能区的高精度大气μ子动量谱等一批重要的物理结果,成为国际上用加速器设备从事宇宙线研究的一个范例。
 
马宇蒨研究员长期担任中科院高能所宇宙线室(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前身)主任和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前身)主任,为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学科的发展、实验室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钰哲是新中国天文事业的奠基人。张钰哲奖是中国天文学会设立的最高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授予在天文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一名中国天文学家,其获奖工作主要在国内进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研究增强光动力灭菌效果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