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社论关注论文撤销 |
文章撤销比例大幅增加;学术造假渐受关注 |
11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一场痛苦的补救》(A painful remedy),关注当前论文撤销数量的增长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论文被撤销——科学家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结论无法重现而后被弃用,文章也随之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近年来的论文撤销案例让人们感受到一件更痛苦的事情:被撤文章不仅是出现错误,而且还是造假之物。不过话说回来,无论何种理由导致文章被撤销,相关人员——包括期刊在内——都应该在事情发生后,及时地去正视它。
对比去年只有一篇撤销文章的情况,今年的《自然》杂志目前已撤销文章数达到不寻常的四篇。统计过去十年里的《自然》论文撤销数量,达到平均一年两篇。汤森·路透公司去年的调查也显示,2008年,全球有大约140万篇文章发表,其中有95篇被撤销,与1990年相比,文章发表量增加了1倍,但撤销文章比例却增加了10倍。
究其原因,期刊和学术界对学术不端的逐渐重视、数据造假水平和造假检测技术的提升、期刊撤销文章的逐渐主动,均与论文撤销数量增加有很大关系。同时,实验室领导人员在实验具体细节上管理难度的增加,也导致研究人员对造假后难以被发现存有侥幸心理。
此外,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学术环境中,对保证研究质量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其达成的难度也会增加。过去的例子证明,合作研究中的数据核查难度大,合作者往往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从期刊角度来说,面对来自非论文作者方面的举报,即使是匿名的(尽管我们很反对匿名),《自然》杂志也会追查。但我们会非常注意举报——特别是经过查证的诽谤——可能给论文合作者带来的伤害。
归根结底,那些恪守职责、勤奋、勇于发现并改正错误的科学家才是最深受影响的。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认真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科学网 张笑/编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