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圣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3 12:43:05
选择字号:
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朱新才:有特色,才能奔“一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新的发展规划。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重庆理工大学在新制定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又提出了“着力实现办学定位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的转变”新的发展战略。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避免陷入“大而全”的同质化倾向?光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朱新才教授。
 
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学科特色
 
记者:过去20多年中,我们学校几次更名。每次更名都是“确有必要”吗?
 
朱新才:每次都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战略转变,都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986年我们更名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后,确立了以经济管理为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兵工企业“军转民”成功,汽车、摩托车成为重庆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我们于1989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后,又及时强化了自己工学的特色,突出自己在汽车研发方面的优势,成立了重庆汽车学院。这两次发展战略的调整,大大增强了学校学科体系与重庆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强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服务地方的实效性。2009年再次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后,我们正努力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转变。
 
记者:这几次转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效果如何?
 
朱新才:重庆理工大学原来是一所兵工院校,与我国的兵工行业血脉相连。而汽车、摩托车作为重庆主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也源于兵工企业“军转民”。所以我们突出汽车摩托车产学研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组建了“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形成了独特的“一校两院”的办学格局。学科门类也由“工、经、管”三大类逐步发展成为“工、经、管、理、文、法”六大类,初步形成了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过去4年中,我们申请新增了9个本科专业,实现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由7个增加到14个,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80项,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还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在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5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校生博士考取率连续3年位居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名。这些都说明,通过“服务地方”强化特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引领发展关键要准确定位
 
记者:《纲要》颁布实施后,“重理工特色”的目标是什么?
 
朱新才:我们的发展主题是“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凝炼特色、奠基未来”,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通过“立足重庆、服务兵工”,进而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有“十大定位”,即办学类型、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办学区域、服务面向、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和办学资源等10个方面的定位。这“十大定位”就是学校发展的“导航仪”。比如说,我们确定的办学类型是“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还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水平,要有比较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要有一批知名的专家队伍,要有国家重点学科和研究平台。
 
记者:学校用什么保证这些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朱新才:弘扬和传承重理工精神,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及科研发展等四大战略是根本。
 
实施这四大战略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明确定位、凝炼特色、引领发展的过程。比如通过“质量立校”,我们将力争新增2-3个兵工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培养亟需人才;通过“特色兴校”,我们将切实加强重庆汽车学院和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建设,紧密结合重庆市支柱产业和兵工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向,打造车辆、电子、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工科学科群;跟踪IT产业、新兴能源化工以及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计算机技术、化学化工、生物医药和知识产权等新兴及交叉的潜力学科群。
 
我们坚信,引进一名大师远比建一栋大楼更有内在价值,我们将力争每两年引进1名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引进100名优秀博士、引进1个创新团队,同时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科研及管理骨干海外进修计划等4项计划;我们还将力争在3-5年内建成5个与国防军工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科研特色方向,使学校真正成为具有兵工行业特色的高校。
 
打造独具特色的“重理工人才生产线”
 
记者:高校最根本的任务还是培养人才。重理工的特色在哪里?
 
朱新才: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科体系,总会或多或少给师生打上“母校”的烙印。
 
我们学校的彭东林教授获得国家专利金奖后,今年又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最近,他又与我国最大的测量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元,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杜长华教授有关微焊接材料的研究成果已在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落户,企业投资近3亿元,预计年产值将达到7个亿。石晓辉副校长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技术方面的专家,他们和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成立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每年的产值也有好几个亿。
 
仅2010年,我们就拿到了7个硕士一级学科、一个国家精品课程和一个国家教学团队、两个国家特色专业,学校教师拿到的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比去年翻了一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说明我们的科研队伍是有鲜明的“重理工特色”的。
 
我们以车辆工程为龙头打造了包括汽车、电子、化工、新能源等一批特色和优势学科。汽车营销网络和汽车物流,是世界发育最完备、规模最庞大的营销网络和物流系统,我们又依托汽车摩托车的学科优势,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物流等专业打造成特色和优势专业。
 
我们不仅依托特色寻找到了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和政策研究方面抢占了先机,而且使自己的学科特色更鲜明、特色学科更完善,也使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具“重理工特色”。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重庆理工大学历经七十载,形成了“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重理工精神”。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也加大了传承重理工精神和三大文化广场、四大文化品牌、六大文化阵地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力度,着力打造“西部可展示的生态的人文的和谐校园”。我们希望所有的师生,无论在专业上还是气质上,都是具有“重理工特质”的优秀人才。
 
朱新才:教授,重庆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主持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市课题1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以及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主编教材3部,在《动力工程》、《重型机械》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兼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机械工程学科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