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即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奔月之旅。据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介绍,“嫦娥二号”任务确定有6大工程目标和4大科学目标。
“嫦娥二号”任务6大工程目标包括“突破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积累更多近月空间环境数据”、“验证100公里×15公里绕月椭圆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试验低密度校验码遥测信道编码、高速数据传输、降落相机等技术”和“对‘嫦娥三号’任务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嫦娥二号”任务4大科学目标分别为: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优于10米。利用CCD立体相机获取高分辨率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结合激光高度计获取的月表地形高程数据,可获取月球表面高精度地形数据,为后续着陆区优选提供依据,同时为划分月球表面的地貌单元精细结构、断裂和环形构造,提供原始资料。
——探测月球物质成分。利用经技术改进的γ射线谱仪和X射线谱仪,可以探测月球表面硅、镁、铝、钙、钛、钾、钍、铀等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探测精度的元素分布图。
——探测月壤特性。利用微波探测技术,测量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获取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数据,估算月壤厚度。
——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嫦娥二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正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是探测研究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太阳风及其对月球环境影响的最佳探测时期。利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获取行星际太阳高能粒子与太阳风离子的通量、成分、能谱及其随时空变化的特征,可研究太阳活动与地月空间及近月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地月空间环境数据,可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提供环境科学数据。
与此同时,“嫦娥二号”任务还将突破“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环月飞行轨道控制技术”、“深空测控通信技术”、“高分辨率立体相机研制”等系列关键技术。其中,相比“嫦娥一号”先发射到地球附近的调相过渡轨道,再经过多次调整进入奔月轨道,“嫦娥二号”取消调相轨道飞行,改为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奔月节省7天时间;相比“嫦娥一号”在200公里处的近月捕获,“嫦娥二号”实施100公里和100公里×15公里近月捕获时飞行速度更快、轨道更低、制动量更大;“嫦娥二号”新研制的高分辨率CCD立体相机,能够将图像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在15公里轨道处能优于1.5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