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显峰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9-8 11:36:32
选择字号:
科技日报:谁扼杀了中国大学的“个性”
 
一所有特色的大学,应该是不满足于排名和官方指标,并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
 
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先生最近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的大学:没有特色几乎成了共同的“特色”。(9月1日《中国青年报》)
 
这句话其实很刻薄,但很实在。因为仔细思量,确实很难找出铁证来反驳:一样的拆旧楼盖新楼;一样的吆喝着办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一样的追求论文和排名;一样的专业设置,甚至在农业大学里新闻、法律等热门专业也是样样齐全。大约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校门口的牌子了——就连牌子也未必容易区别,因为大家都是“XX大学”了。
 
郭先生认为这是大学自主权缺失、检查评审过滥和官本位造成的。我以为然,也以为不尽然。郭先生曾供职的中国科大,是大家公认的为数不多的有特色的中国大学之一,它除了和其他高校的“婆婆”不同之外,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特殊。它同样要接受上面的评估检查,同样要按照现在事业单位的体制选人用人。关键是看大学的管理者有没有勇气坚持教育的规律和自己的特色。
 
客观的体制问题的确在扼杀大学的个性,但问题出在,有些大学似乎乐于伸头挨这一刀,因为这一刀的代价似乎能换来很多实际的东西。
 
所以这就要看大学追求什么了,是追求官方的认可还是社会的期许。这是个可以选择的问题。不管是大家念念不忘的西南联大,还是郭先生曾经供职的中国科大,我想它们的成功在于更看重后者。
 
我们常常归责于客观,所以遮蔽了很多主观上的问题。这就好比一项制度容易产生腐败,就只打制度的板子一样,结果腐败分子乐得逍遥。人有人的道德底线,大学也应有大学的道德底线。大学的道德底线,应当是它所承载的社会担待和责任,以及与不合理现象和体制抗衡的勇气。
 
如果一所大学屈从于体制,为了满足排名和官方的指标,只强调论文等看得见的“成就”,而忽略了独特的人文精神的塑造,谈“特色”是一件搞笑的事情。只会多了鲁迅先生曾经讽刺的,学术做得不错但道德水准不高的“才子+流氓”。
 
杨玉良院士赴任复旦大学校长后,曾对他的师生讲过一段这样的话:“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每一面墙壁、每一草一木都应当散发着育人的气息。年轻学子进入其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并由此激发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对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所大学也就成为了曾经在其中生活、学习过的每一个校友终生的精神家园。”
 
这其实点透了大学特色的本质:它是能够植入每个学子生命的胎记,而不是可以写在纸上的荣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