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办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指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施情况,将受到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伴随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但受科研体制等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科研经费管理不够规范,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严重,科研项目成本难以核算,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比如,经费管理体制不健全和权责不明确等弊病,导致了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存在短期行为:缺乏购置仪器设备的动力,各种费用支出标准不明、管理不严等。
此外,近年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使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出现了多元化的新趋势,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比如,在立项阶段,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往往不符。某省2006年公布的对辖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显示,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经费的40.5%,而管理费用、人员经费等开支占近六成。调查还发现,由于各高校普遍存在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情况,以及受各高校经费管理制度的制约,大量科研经费长期闲置。
没有监督,必然产生腐败。因此,建立一个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制度,就显得势所必然。此次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管理办法,正是对症下药之举。在制度设计中,我们必须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合理的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在立项上,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研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公开、公正和透明,防止“人情项目”、“关系项目”,使那些“跑部钱进”者不再得到任何“特殊待遇”;在经费管理方面,必须实行事前预算评估、事中经费监督和财务检查、事后财务验收和审计的全程预算管理程序,积极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促进课题监督与评估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着学术风气的健康发展, 影响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完成这一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和高校及时、切实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管理,创新机制,让高校科研经费不但用得好,还要用得巧。(原题为: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