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近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3月15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周济部长在会上提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3月19日,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做了具体规定。
清华如何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日前,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顾秉林明确表示,清华长期重视学风与学术道德,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措施。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记者:高校的学术道德问题在两会期间非常受关注,教育部最近还下发了专门的通知,对此您怎么看?
顾秉林:应该说,高校的学术环境和风气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是个别的学术不端行为也的确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创新能力,也对高校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出现这些问题,与当前社会相对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氛围有关,也与学术研究和评价中行政干预过多、同行专家评议不足等有关。社会的关注反映出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确需要时时警醒,并不断加强工作。因此,教育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行为,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
记者:在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方面,清华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举措?
顾秉林:优良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也是大学实现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所以清华一直把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长抓不懈。
我们认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必须标本兼治,既要有直接防范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制度,有问题及时查处,坚决纠正;也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在学术价值的追求上对师生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形成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学校在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有哪些制度?
顾秉林:清华在制度建设上做的比较早。在2003年底,校务会议就通过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清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清华大学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做了明确的界定,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程序,包括受理、审查和惩处等问题制定了系统的办法,同时也在学术活动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了外部同行专家评议,强化学术评价的公开性和科学性,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今年1月,作为清华大学第十六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学校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要严格遵守科研行为规范,严肃处理和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记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加强外部同行评议?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顾秉林:我们始终认为,学术的事情应该让学术本身说话,某个人是不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某个科研成果是什么水平,不能搞行政干预,要充分尊重同行专家的意见。特别是外部同行,因为他们看问题更客观公正。
目前,清华在教职员工的聘用、晋升方面,除了要求院系对申请人自己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之外,学校还会把这些材料提供给校外同行专家进行审查。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申请人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实行一票否决制,整个聘任或者职称晋升的程序就会暂停。如果经调查确实属实,对于应聘者,我们会取消其应聘资格;对于申请晋升者,我们会取消其晋升资格,并根据情况给予进一步处理。还有,在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评价方面,我们有匿名评审的环节,并要求一定数目的校外同行专家参与到论文的送审和答辩过程当中,这些制度都极大的保证了对论文评价的公正和客观。
记者:学校是怎样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当中,营造优良的学术风气和氛围的?
顾秉林:学校一直要求广大教职员工成为倡导和践行学术道德的典范,要向学生传授科研行为规范及有关规定,通过身体力行和表率示范作用,教育、影响和带动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能从中学到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体会到“厚德载物”的真正内涵。
这方面学校的具体举措还是很多的。比如,我们将学术道德和学风教育作为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将学术道德和学风作为学术机构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处理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及时通报等等。
在学生教育方面,清华多年以来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中都安排进行学风道德教育,并开设了《科技论文的写作》、《科学精神与不规范行为》、《科学伦理学》等选修课程,邀请国际知名期刊主编就学术道德问题来校进行讲座等等,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记者:如果清华有人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校会有怎样的处理程序?当事人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顾秉林:在这里,学校和院系两级学术委员会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校学术委员会设有学风组,它与院系学术委员会负责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组织调查和提出处理意见。
按照一般程序,校学术委员会或者是院系一级的学术委员会在接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后,会和被举报人所属单位负责人协商。确有嫌疑的,即启动调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调查小组。对于小组成员的要求是学术声望高,且和调查事件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经过初步调查,如果确认被举报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校学术委员会学风组根据调查报告进行讨论,形成处理意见,并提交校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执行。对当事人相应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职等,直至开除。
记者:能否举几个学校处理学术不端个人的例子?
顾秉林:比如,在2005年,我们发现医学院教师刘某在发布的个人履历中存在有意编造、窃取他人成果等情况,经校学术委员会组织查证,认定确属学术不端行为。校务会议据此决定,撤销其清华大学教授职务,并解除了聘任合同。
再比如,2004年学校接到举报,电机系某博士生有几篇学术论文涉嫌抄袭。经电机系学术委员会调查,认为论文抄袭事实成立,并且情节严重。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查建议,校务会议审议,决定给予其勒令退学处分。
近两年,院系和校学术委员会接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呈减少趋势,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丝毫放松,学校的原则仍然是查实一起就处理一起。2008年仅有一件,就是在职称评审中,发现一位教师送给校外同行专家评审的材料存在履历不实和论文一稿多投的现象,最后该教师被取消了后面两年的职称申报资格。
记者:对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您对全校师生有什么希望?
顾秉林: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力求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希望全校师生进一步提高学术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继续保持和发扬清华的优良学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