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恒亮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9-4-8 11:34:39
中国教育报:学生与高校的选择权哪个更重要
 
去年以来,全国部分省市推行高考平行志愿,这一填报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高分落榜和高分低就的概率,使志愿填报失去了以往的技巧性和博弈性,学生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择与自己的分数条件相当的学校。高考所遵循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理念得以真正地贯彻。然而,从以往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来看,确实出现了学校录取学生的分数段相对集中的问题,于是,有人反对说,平行志愿强化了分数至上和应试教育,这样做不仅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同时也剥夺了很多学生自由发展的意愿。
 
那么,平行志愿真如某些人所说,强化了分数至上和应试教育吗?是它造成了高校录取学生分数段集中吗?笔者认为,问题绝非如此简单。在以前的录取规则中,相当多的高校(尤其是热门高校)在第一志愿就招满了学生。因此,高分学生在填志愿时,只能将一所高校定为第一志愿,如果不幸没有被录取,那么他很难有机会进入同一档次的其他高校,而只能进入更低层次的学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就。于是,一些低层次的学校便录取到了高分学生,这给分数低但志愿报得巧的学生进入较高层次的高校带来了机会,因此有人认为,原来报考的学生分数段分散,有利于高校在多个层次的学生中进行选择。但显而易见,这种录取规则是以剥夺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为代价的,它大大强化了高校本位。采用这种近乎“拉郎配”的录取方式,有些高校即使招到了高分学生,但学生对学校及专业皆不满意,在学习上必然大打折扣,最终将无助于人才的培养。
 
实行平行志愿后,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扩大,他们可以在同层次的三到五所学校中自由选择,不会再有比他分数低的学生先于他被这几所学校录取。由此,也就出现了学校的分层,同一分数的学生进入同一层次的学校。学校很少有机会录取到高于自己层次的分数的学生。于是有人抱怨,觉得学校的招生自主权被压缩,选择范围缩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但须知,在现代社会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录取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看上了学生,还要看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这所学校。用过去“拉郎配”的方式录取高分学生,必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愿意报考比自己分数层次低的学校?笔者认为,主要是社会大众的观念。人们通常认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取决于录取学校的层次,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一定好于普通院校,一本录取院校毕业的,一定好于二本录取院校的,依此类推。于是,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根据自己的分数来选择学校,分数能达到哪一层次,决不降到低一层次。这才是造成实行平行志愿后,学生报考学校因分数而聚集的根本原因,而平行志愿仅仅是为这一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这一问题,通过志愿填报规则改革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改变人们的观念,即以分数选择学校的观念,才是实现高校与学生自由选择的有效途径。从现实来看,当前已经具备了改造这一观念的基础和条件。社会经济的进步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改变了过去名牌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的现实。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今天,用人单位的观念大大转变,无论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在人才市场上获得肯定。因此,我们应当广泛地向学生宣传这一事实,进而引导他们在升学决策时,不要仅依据分数这一因素选择学校,而要将自己的兴趣、职业潜能及未来的就业作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第一因素。如此,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会在自己分数所能达到的层次及以下的学校中,科学而谨慎地运用自己的选择权,进而选择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为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那些对平行志愿的批评者,他们迷信于技术手段可以改造一切,却没有想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我们的主观世界也需要改造,否则只能落后于现实的发展变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