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李家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19 2:38:21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杨向中教授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
 
杨向中教授留学美国的早期几年,恰逢中国科教队伍青黄不接之时,中国急需人才之紧迫感使杨向中这位当年只有29岁的在读博士生,过早地承担起了通常只有资深学者才有可能挑起的重担。
 
1988年他发起组织了志在推动中美农业科技交流的“旅美农学会”,并于1989年6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召开了有200余人参加的首届旅美农学会年会。1991年他和一些中国旅美学者联合发起中国桥基金会奖学金项目(China Bridge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Program),即后来的中国桥基金会,最早由Rockefeller Foundation赞助约100万美元,中国国家教委“春晖计划”资助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配套支持,选派学有所成的优秀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每年3周~3个月,连续资助3年),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中国。
 
为了扩大资助面,作为中国桥基金会总裁的杨向中教授多年来四处奔波、寻求帮助,先后为基金会筹集了200多万美元,基金会接待过200多个国内赴美访问团,资助了200多位学者、学生赴美深造或回国讲学。我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武伟华先生就是首批接受中国桥基金会资助短期回国交流并最终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
 
杨向中教授还担任与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相关的诸多职务,如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主席、中国旅美农学会理事长、美国80-20亚裔促进会理事、中国科学院首届海外评审专家、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顾问、中国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顾问、中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首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等,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一些研究所及中国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或特邀研究员等。
 
他不仅通过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帮助中国科技发展,而且组织了Natural及其子刊编辑部代表团三次访问中国,介绍刊物对稿件的要求,让编辑代表团参观中国优秀实验室,与中国杰出科学家交谈,了解中国的科技进展和动态,为中国科学家在著名刊物发表论文创造公平的环境。不仅如此,杨向中教授还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实质性科研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培养的诸多优秀人才已经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骨干。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深受大家敬仰和好评。
 
杨向中教授组织发起的《旅美农业科学家建议书》受到中国国务院、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2001年10月,他还联同数位旅美专家共同提出了《善用海外资源,引进奶牛克隆等胚胎技术,加速中国奶牛产业之调整与发展,建立世界顶尖畜牧知识经济体建议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接见了杨向中教授;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再次接见了杨向中教授,参加会见和座谈的人员还包括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及著名经济学家萧镜如教授等,该建议已被我国有关部门采纳。温家宝总理表示非常欢迎杨向中教授今后随时提出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建议。2006年,杨向中联同杨福家、吴瑞、李昌钰、徐立之、萧镜如等数位国际知名专家提出《善用海外科技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创新强国,建立国际再生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建议,希望中国大力发展胚胎干细胞和治疗性克隆研究,这些建议均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重视,对中国农业和科技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杨向中教授虽然离开了国际科学共同体,但是他对动物克隆和干细胞研究的卓越贡献,他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科学时报》 (2009-2-19 A3 专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