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建銮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9-11-17 10:20:33
选择字号:
武大解聘病危教授引网友争议

张在元
 
11月16日,大旗网上一个题为《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的帖子称,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两年前患上罕见的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今年竟派员到他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
 
网帖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论,有网友认为武汉大学此举是狡兔死,走狗烹。
 
武汉大学宣传部向《广州日报》发来情况说明,称按照聘用合同约定,张在元的医疗费用应由个人支付,但学校除补贴16.5万元,已垫付医疗费用68.6余万元。学校表示对张教授的病情深表同情,但建议张教授及其近亲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有关劳动争议问题,出于人道主义,武汉大学仍会尽可能协助张教授渡过难关。
 
张教授学生发帖:武大对功勋教授寡情薄义
 
“武汉大学今年竟然派员到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博士宣布:终止他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
 
帖子《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最先是发在一私人博客上,后来被不断转载至各大论坛。帖子称,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是该校建筑系创办人,但两年前得了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今年竟然派员到他的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博士宣布:终止他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发帖人表示,他是不忍心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下场竟然如此之惨不忍睹,才发帖求助。帖子最后还留有实名及联系方式。
 
记者电话联系上身在北京的发帖人戚非子,他自称是张在元教授第一届学生。戚非子表示:“虽然他不是直接教我的,但偶尔回来上课或者讲话,经常能给我们以鼓舞,我毕业后与张教授也有私人联系,他对我们学生也算是关怀备至。” 戚非子称,张教授的遭遇是他从张教授夫人处听回来的,“我们得知这个情况后,先是觉得学校实在不太人道,然后我们也私下组织了一些毕业的同学,给张教授捐款。”
 
张教授亲戚兼委托人:病危床榻前宣布解除合同实难以理解
 
“当时张教授只有老伴在身边……张教授当时就面色大变,老泪纵横。”
 
随后记者拨打了张在元教授的亲戚兼委托人陈四平的电话。陈四平称,解聘一事发生在2009年4月30日。“当时张教授只有老伴在身边,学校方面派了人事、组织、学院、校医院4个方面的人来过,当着面宣布与张教授解除合同,张教授当时就面色大变,老泪纵横。” 陈四平说:“实际上,张教授当时气管割开,仅靠机器呼吸,属于病危状态,学校在这个时候来宣布解除合同,实在难以理解。” 陈四平还称,实际上当时聘任合同还没到期,“但学校为了尽快解除合同,居然擅自更改合同时间。” 陈四平还坚称,他手上拥有合同证据,但当记者多次索要电子版副本,陈则表示暂时未能提供。
 
武汉大学宣传部门:张教授非全职聘用不享住房医疗福利
 
“2006年,张教授重病入院后,虽然张教授长期不能在岗工作,学校仍旧按原合同约定继续发放其薪酬用于其医疗和家属生活。”
 
武汉大学宣传部门负责人16日对记者表示,确有与张在元教授终止合同一事,但网上内容片面,过度夸张。昨晚,该负责人发来了《关于张在元教授终止合同问题的情况说明》,文中称,聘用合同明确规定,张在元每年在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20天,即非全职聘用,其人事档案关系不在学校,亦不享受校内教职工住房及公费医疗等福利。同时,学校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薪酬中已经包含医疗保险等费用。2006年,张教授重病入院后,虽然张教授长期不能在岗工作,学校仍旧按原合同约定继续发放其薪酬用于其医疗和家属生活,2009年4月30日,张在元教授与学校的聘任合同到期,自然终止。截至2009年10月,学校除补贴16.5万元用于治疗外,已经垫付医疗费用68.6余万元。
 
文中最后表态,第一,对张教授的病情学校深表同情。第二,建议张教授及其近亲属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有关劳动争议问题。第三,如果经过法律确认武汉大学有责任,武汉大学不会回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法律确认武汉大学没有责任,出于人道主义,武汉大学仍会尽可能协助张教授渡过难关。
 
网友争论:“狡兔死,走狗烹” PK 学校仁至义尽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不少网友的一句话评论。不少网友对于高校人情淡薄,有一番感慨,大旗网友jessysd :“作为一个在武大待过四年的人,我觉得很丢人!”
 
也有网友认为,学校尽了自己的责任,不该过分斥责。大旗网友shire说:“武汉大学有义务为每个老师养老送终吗?医保去哪里了?要用纳税人的钱养活某‘功勋卓著’的人吗?单位要尽自己分内的义务,个人同样有自己的职责,别什么都往单位头上推。”
 
张在元简介
 
张在元,东京大学工学博士、UIA国际建协研究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1984年开始主持筹备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988年赴东京大学留学。1997年任香港大学研究员。1997年~1998年赴美国作高科技区规划设计博士后课题研究。1999年应广州市政府邀请主持“生物岛”总体概念性规划设计。2001年为“喜马拉雅空间设计”总建筑师。2002年为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先后主持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广州天河软件园区等项目规划设计。2005年被聘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