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14 8:43:08
选择字号:
两院院士王淀佐:我眼中的高锟
此“迟到的奖励”说明诺奖从较重视纯科学向科学应用并重的转变
 
1990年在美国工程院授予院士证书的年会上,王淀佐初识高锟。尽管两人分属不同学部,高锟在电气工程学部,王淀佐在矿业学部,但此后,二人多有交往。
 
近几年来,由于高锟身体状况不佳,两人见面的机会不多,当王淀佐从新闻上得知高锟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后,为高锟感到高兴。他对记者说:“我很想借助这个机会,向远在大洋彼岸的高锟先生致以衷心的祝愿和老朋友的祝福。”
 
一位有远见的科学家
 
高锟是继去年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美国、英国国籍。他1933年生于上海,原籍上海金山。1957年、1965年先后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电机工程学学士、博士学位。1970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其中1987年~1996年曾担任该校校长。
 
高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诺贝尔奖的发布会上,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发表了《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一文,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此后,又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王淀佐看来,高锟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远大眼光和非凡的综合能力。
 
高锟本是学电机工程专业的,而他取得的成果却在电子学与信息科学方面,他的成就证明了他有着很强的物理和材料学基础。玻璃纤维本是一种结构材料,很早就开始使用,主要用于抗拉、抗压,或作为编织材料使用。高锟的研究则把玻璃纤维开发为一种功能材料,使它具有传导信息的功能。
 
当高锟最早提出用光纤传输可以代替电的时候,很多人表示质疑,然而他通过多年努力和坚持,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在IT和互联网领域,早年贝尔实验室研发的半导体晶体管技术,以及高锟成就的光纤通信技术,被认为是两大科技支柱。王淀佐说,这足以证实高锟作为一位科学家的远大目光。
 
治学过程与华夏文化精神
 
王淀佐认为,高锟的治学过程,折射出悠久的华夏文化精神。著名国学家王国维先生曾用三句古代诗词描述学者治学的三个阶段和意境。
 
第一个阶段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高锟率先提出光导纤维的思路,可谓意境高远,高瞻远瞩;第二个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说的是作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高锟正是以这般执著展开多年的工作;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高锟先生从1966年发表第一篇光纤的文章,历经40余年,终于朝花夕拾,实至名归地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在王淀佐的印象中,对高锟第一眼看来,就给人一种文质彬彬和谦谦君子的感觉。交往一段时间后,会更深地感受到他的友善、谦逊,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具有科学家的风度。王淀佐说:“他充满智慧的眼神与和蔼的微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愿意与他交谈接近,成为20年来时相过从的同事和朋友。”
 
“作为华裔科学家,高锟热心于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任教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10年前,世纪之交之际,香港科技界筹备成立香港工程院,高锟出任首届院长,曾与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两次科技论坛,研讨两地发展高科技产业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淀佐说。
 
高锟常奔走于内地,在很多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中,常能看见他的身影。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高锟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多年,一些人也曾经怀疑过他是否能够担负起这样的管理工作。王淀佐认为,高锟的校长工作做得很成功。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高锟的胸怀和眼光,使他为香港中文大学延揽了不少优秀人才,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高锟获奖想到的
 
在评价高锟获奖的消息时,杨振宁先生曾说:“这是一份迟到的奖励。”王淀佐对此也同意,他说,高锟的成就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在此期间获得了许多奖项。
 
在王淀佐看来,此次“迟到的奖励”说明了诺贝尔奖的一个变化趋势,从比较重视纯科学向科学与应用并重的转变。
 
王淀佐认为,科学与技术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是互动发展的。天文学与望远镜的关系,就是这方面一个有力的证据。天文学是一门科学,而望远镜却是代表一项观测技术。多年来,正是科学与技术的良好互动,才使天文学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因此他表示,此次高锟获奖所体现的这种趋势性变化,是符合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的。
 
此外,从中国科技目前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上看,王淀佐认为,高锟的获奖也给我们在学术风气的进一步改善上提供了启示。从高锟的科研与成就荣誉的历程上看,在科技评价方面,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不要以短期的成败论英雄,不要太过注重于短期的成就和外在的数量评价,要给科研人员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和空间。
 
《科学时报》 (2009-10-14 A1 要闻)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