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2-10-19 23:25:49
王忠诚:忠诚铭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12次国际大会”上,王忠诚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该奖每四年颁发一次,用于鼓励在国际神经外科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医生。 
 
王忠诚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年12月生,1960年11月入党。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开拓者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为建立和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95年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员、人事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评为北京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被卫生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忠诚铭
 
对于德世双馨、桃李满天下的王忠诚来说,一切赞誉都不曾令他心动,惟有这样一则楹联式的评价让他永志不忘:
 
守忠诚之铭伴生命旅程,鼓浩荡长水送风帆远行。
 
是啊,忠于国家,诚于事业;忠于病人,诚于奉献。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天坛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一生的座右铭。
 
“拿起手术刀,在世界神经外科的状元榜上不断刻上‘中国’两个字”
 
这是王忠诚脑海里难以抹去的一段记忆。
 
1951年冬,26岁的王忠诚随抗美援朝医疗队来到鸭绿江畔,在一片荒林雪野里搭起两栋土坯,抢救从前线下来的志愿军伤员。
 
一天,一名头部中弹的小战士被送到了王忠诚的手术台上。小战士神志昏迷中还在竭力高呼:“为了祖国,冲啊……”然而,望着颅脑损伤的小战士,王忠诚和其他大夫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最可爱的人”被死神夺走了生命。
 
50年后的今天,那名小战士的呼声还在王忠诚耳边萦绕着。他说:“要是在今天,用不了两小时,就能把小战士救活……”
 
50年代初,中国神经外科事业落后国际先进水平30年。致力于开创这个事业的王忠诚,手中甚至连一个颅脑实体标本都没有,是他和同伴们到郊外的乱坟岗里寻找头骨,消毒漂白,制成了头颅标本。
 
那时,我国对脑外伤和颅内肿瘤的检测手段非常落后,确定脑肿瘤部位和性质,只能采用“开颅控查”的办法,手术死亡率高达24%。而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为了冲破这道封锁,王忠诚不惜以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在没有防辐射的铅裙的艰苦条件下,毅然成百上千次地作X光验证……当王忠诚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技术之后,身上的白血球已经降到4000以下,只有常人的一半。
 
7年时间,王忠诚积累了2500份脑血管造影资料,于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的脑外科检测技术一步跨越了30年。
 
神经外科是世界医学领域中最活跃、最年轻的学科。“未俱人生无通途,唯以精诚至魂魄”。王忠诚深邃的目光,看到的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远景。他呕心沥血,换来巨大成功,在世界神经外科“状元榜”上,一次次刻下了“中国”两个大字。
 
1985年7月30日,河南省新乡市17岁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赵拴柱被抬上手术台时,出现了预想不到的瘤体破裂出血的险情。颅内动脉瘤是埋在人脑中的“定时炸弹”,出血就相当于引爆这颗“炸弹”。按国内外医学惯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放弃手术。可王忠诚不甘心,他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找回百分之一的希望。他果断地说:“立即开颅!”
 
颅骨打开了,鲜血喷涌而出。王忠诚一惊。常规方法无法止住这样的大出血。他镇定了一下,出人意料地将两个手指伸进颅脑,凭着经验和手感,准确地探寻到破裂处,堵住了出血点。5个半小时后,一个9厘米、迄今仍为世界上直径最大、内无血栓的颅内动脉瘤被摘除了。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王忠诚出神入化的精微动作握有生命。在世界神经外科领域,王忠诚是惟一手术逾万例的人,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认为是多了一个零。
 
脑干是生命中枢,主宰着人的呼吸、心跳和意识。在这里动刀子,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禁区,被人称为“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然而,王忠诚经过十几年的攻关,终于突破了这个禁区。1995年11月6日,他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所作的《脑干肿瘤250例》学术报告,震惊了世界同行。至今他已做了300多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他为神经外科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和承认,30多个国家邀请他前去讲学、访问,美国传记研究所曾两度授予他“世界名人”称号。
 
突破了脑干肿瘤的禁区,王忠诚又向另一个“不治之症”——巨大脊髓内肿瘤进军。长期以来,这种病的治疗效果很差,术后瘫痪多,往往是“治不了聋又添哑”,国外无人问津。“外国人不敢做的事,正是中国人要做的事。”王忠诚毅然决然把手术刀探进了这个禁区,创造了170例髓内肿瘤手术无一人死亡的世界奇迹。
 
1995年春天,江苏淮阴市一个叫范勇的18岁男孩被送进天坛医院。病人全身肌肉严重萎缩,1.8米的大个子,体重还不足45公斤。患者脊髓内长了一个巨大肿瘤:粗约2.5厘米,长约22厘米,侵占了9节椎体的空间,把脊髓挤压成了扁片。王忠诚知道,做这个手术难度实在太大了。但这座“山”要爬,而且一定要翻过去。手术那天,年逾古稀的王忠诚在手术台前整整奋战了10个小时,直到把这个大瘤子干干净净地剥离下来。这例成功的手术被国际同行们誉为“世纪之作”。
 
王忠诚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285篇,出版医学专著8部并获得国家、部市级等各种奖励61项。
 
“拿起手术刀,只能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而千万不能割断与人民的感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忠诚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自己的手术刀联系在一起。病人的安危是王忠诚心中的“睛雨表”。他常说:“只要我拿起手术刀,就要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能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句话,不仅浓缩了王忠诚一生的高尚医德,而且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利益的理解。
 
一天早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动了王忠诚和他的老伴儿。打开房门,一位60多岁的农民老汉跪在门口着急地说:“俺要找王院长救救俺儿子。”王忠诚急忙把老汉扶起来,搀进了屋里。
 
这位山东老汉的儿子得了重病,昏迷不醒,当地县医院诊断是脑肿瘤。看病的医生告诉他:“快去北京吧,天坛医院的王忠诚大夫能治这种病。”于是,老汉一家东拼西凑借了钱来到北京。见到王忠诚,老汉眼圈儿红红地说:“您不救他,孩子就没命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沓钱,捧到王忠诚面前。王忠诚握住了老汉的双手,轻轻地把钱推回到老汉的怀里。老汉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您不接这钱,俺就不起来。”看着老汉手里那沓皱皱巴巴的钱和他那为儿子求命的眼神,王忠诚赶快说:“好,钱我收下啦,您快快起来吧。”
 
那天的手术持续了五六个小时,见疲惫不堪的王忠诚走出手术室,老汉急忙迎上前去。没等老汉开口,王忠诚就说:“手术很顺利,请放心吧。”说完,从衣兜里掏出那沓儿钱,还给了他。老汉一把拽住王忠诚的胳膊说:“您救了俺儿子的命,这1000块钱说啥也得收下!要不,俺一辈子都心里不安哪!”王忠诚微笑着说:“老兄弟,我收了您的钱,您心安了,我可就亏心啦。”
 
时至今日,王忠诚鲜花满怀,锦旗无数,名扬天下。颅内手术,险象环生,失败随时都会发生。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是否会回避那些可能给自己辉煌的医学生涯留下阴影的难症呢?
 
1997年6月,五忠诚到深圳为一名患者会诊。病人大面积脑水肿,生命垂危。用药物脱水,病情可缓解。可患者年老体弱,肾功能严重衰竭,用药则会导致旧病未除新病又添。王忠诚决定用“去骨瓣减压法”实施手术。虽说手术并不复杂,但是由于病人身体状况极差,随时可能死亡。助手吴中学担心病人会死在手术台上,给王忠诚抹黑。便向王忠诚建议:“手术由我来做吧。”王忠诚明白弟子的心思,反而说:“病人的生命比我的面子更重要。”结果,手术成功,病人转危为安。
 
中国地大人多,小小的天坛医院远远满足不了脑病患者的需求。为了给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王忠诚致力于在全国建立更多的神经外科基地。
 
他的第一个目标就选在了地处西南、封闭落后的贵州省。他多次赴贵阳考察,为建院奔走呼吁。1996年7月1日,贵阳脑科医院正式开业了。
 
不料,第二天贵阳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医院进水1米多深。早晨7点多钟,王忠诚涉水走进贵阳脑科医院。由于水灾停电,事先安排的手术无法进行,有人问是否推迟手术,王忠诚执意说:“7岁的孩子耽误不得,就是发电也要手术。”小小的柴油机为孩子的生命送来了光明,王忠诚历时近7小时,成功地完成了该院第一例手术。
 
这天下午,院会议室坐满了贵阳及附近市县的150多位医生,等待定于3点钟开始的王忠诚学术讲座。这时,时针指到2点50分。医院领导看到刚刚走出手术室的王忠诚精疲力竭,劝他先吃点饭、喝口水,休息一下。王忠诚坚持不肯,讲座按时举行,精彩的报告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整整一天,王忠诚从手术室走到讲台,又从讲台回到病人身边……这位72岁的老人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为患者多做一点事情。”
 
“拿走手术刀,就要带出一批把中国神经外科事业推向高峰的接力人”
 
王忠诚对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了如指掌,他深知,要保持中国神经外科在世界上的领先位置,光靠一两个名家不行,光靠自己这样已经70多岁的老人更不行,必须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学科接力人。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刚刚起步,王忠诚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对传统手术方法的一次革命。从此他开始潜心研究显微技术。他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技术后,便在同行中积极推广,并为普及这项技术撰写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培训教程》,成为全国各地学员的教科书。
 
80年代初,王忠诚着手筹建北京天坛医院,创办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组建了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神经外科分会。1986年3月,他又牵头制订了全国统一的神经外科病历、诊断和治疗标准,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规范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不仅是全国神经外科培训基地,而且成为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被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的神经科学培训协作中心。
 
王忠诚在奋力推动我国神经外科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潜心治学,精心育才。在全国9000多名神经外科医师中,有3000多人是王忠诚带领的神经外科研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1985年以来,他手把手培养的41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都成为本专业的栋梁之才。
 
读起王忠诚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他的学生们无不感慨万分。
 
张亚卓是王忠诚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后。有一次,他写了一篇论文,反复检查了两遍,才送到导师手中。王忠诚看到一半时,发现一个错别字,就用铅笔重重作了个记号,对张亚卓说:“拿回去,再检查两遍给我送来。”当他把修改后的论文第二次送来时,王忠诚又发现结尾处有几个英语单词写得不规范,又一次让他回去改。张亚卓虽然一一按教师的要求做了,可心里总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后来,他在天津总医院偶然看到王忠诚47年前用英语打印的一份病例,才悟出导师的一片苦心。张亚卓说:“当年,王老师25岁,可他书写病例的规范以及文法修养,都令我自愧不如。这份发黄的病例让我想了很多,王老师传给我的,不光是一把手术刀,更重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科学精神。”
 
王忠诚在打开神经外科许多深奥课题的大门之后,总要把他的学生带进去,把向更深层次开拓的课题交给他们。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脑血管病是90年代国际上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优点是不用开颅,就能使以往许多无法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刚开始,这一学科在国内无人问津,原因是进口的栓塞材料价格昂贵,普通病人无法承受。王忠诚瞄准这个难点,成立课题小组,把攻关任务交给了博士生吴中学,并鼓励他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病人多,拿下这个课题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吴中学不负众望,终于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国产栓塞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广泛应用于临床后,为17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这项成果被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吴中学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吴中学感慨地说:“王老师是我成功的奠基人,他花费的心血比我多得多,只是面对成功和荣誉,他把我推在前面,自己退到了后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