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8-6-21 16:25:31
中大学生叶泉志发现小行星获批命名“汶川星”

中大学生、“苏梅克近地天体奖”获得者叶泉志 (资料照片)
 
据了解,这颗小行星是叶泉志在2006年6月23日发现的,其暂定编号为2006 MZ12,其中“MZ12”恰与大地震发生日期的英文缩写(5月12日,May 12)近似。小行星的直径约3700米,公转周期为4.08年,属于主带II型小行星族。目前它的亮度为21.8等,距离地球5.85亿公里,位于双子座,下一次冲日的时间是2009年2月20日。
 
据悉,迄今为止,叶泉志共命名了5颗小行星,其中包括与台湾鹿林天文台合作发现的“广州七中星”和“苏东坡星”,以及另外3颗以自己祖先命名的小行星。
 
天文爱好者“超男”考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叶泉志毕业于广州市第七中学,可以说是中国天文爱好者中的一位“超男”。2005年10月,17岁的中学生叶泉志就成为第一个发现NEAT小行星的中国人。2007年3月,叶泉志不仅成为第一个获得了“苏梅克近地天体奖”的中国人,而且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叶泉志认为,人类面临的灭顶之灾,不是气候变暖,而是小天体撞击地球。今天,人类要及早提防这种灾难的发生,只有及早发现地球外部空间的小天体并摸清它的运行规律。
 
叶泉志从5岁起就爱上天文,观察星空,探索宇宙,如今他累计观测苍穹的时间已超过1500小时,在各地天文爱好者的帮助下,他还成功地创办了“晴天钟”网站。“晴天钟”能预告全球任何地点未来5天内每相隔3小时的天气变化情况。考上中山大学的叶泉志还专门选择进入“大气科学”这一专业学习,专门探索地球大气与天气变化的规律。
 
小知识 命名小行星并非随心所欲 比尔·盖茨星“胎死腹中”
 
根据国际惯例,命名权在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之后10年内归发现者所有。按照有关规定,发现者首先要写一份命名提案,提供命名建议并简单叙述原因,然后提交给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CSBN)。委员会每两个月审核一次命名提案,并在满月时段在国际小行星公报中公布通过的命名,即为全世界认可使用。但发现者并非可以随心所欲的命名小行星。除“一百年内的军事或政治事件不能命名”这一成文规定外,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委员也可提出反对意见,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比尔·盖茨星”的命名提案就以“可能涉及商业利益”为由而未获得通过。
 
一颗小行星被发现后,如果不能认证为任何已知小行星,将给予一个暂定编号,由年份、月份代码和序号组成,如叶泉志申报的这颗“汶川星”的暂定编号为“2006 MZ12”。小行星经过足够的观测以后,如果能非常精确地确定轨道,则可给予一个由数字序号组成的永久编号,如广州星为3048号,这时发现者便拥有对此星的命名权。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