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13 2:10:32
川甘陕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紧急修订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为给灾区提供能够抗御强烈地震的抗震设计依据,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专家经过十余天紧张工作,编制修订了《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作为对国家标准GB17741-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局部修订。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前称为地震烈度区划图。
 
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正在着手编制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专家们,在中国地震局的指挥下,于5月14日召集专家讨论汶川地震区划问题,并于5月19日、21日分两批进入灾区实地考察。经过紧急磋商讨论,并结合新的考察数据,专家们开展了《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修订工作。
 
据中国地震局两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介绍,《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自建国以来先后编制颁布了4次。
 
中国第一次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国家工程建设需要,主要根据历史资料确定各地地震基本烈度,完成了中国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
 
第二次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是在上世纪70年代,即邢台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于1972年~1976年,编制完成了1∶300万的第二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外地震区划图编制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为适应工程建设抗震设计的实际需要和地震科学的发展水平,中国地震局重新编制了具有概率含义的第三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这一代地震区划图基本遵循国际上一般建筑物普遍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由原建设部和地震局联合颁布,成为中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
 
中国第四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完成于2001年,比例尺为1∶400万,在修订第三代区划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和用于场地调整的《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作为国家建设抗震设计标准。
 
然而,两位专家特别指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对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起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等,则须开展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关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国际上地震科技先进国家的惯例是每5年左右进行一次小修订,每10年左右进行一次大修订。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出现新情况。同时,灾区的重建显然不能依据过去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也不能等到2010年中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订结束,为此,中国地震局紧急组织专家对灾区的地震动参数进行了修订。
 
据悉,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和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组织专家组,已对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编制完成的《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了审查。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震局系统的17位院士和专家。
 
两位专家表示,几代区划图的编制反映了中国地震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与国际地震区划研究和实践不断接轨的过程。编图方法经历了从简单的地震重复、百年尺度地震预测,发展到有中国特色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编图参数由地震烈度发展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使用由参考、依据,发展到强制性的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这样一个过程。
 
据他们介绍,目前正着手编制的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不但坚持科学性,也将着重考虑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作用。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