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锋 梅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14 2:48:57
中英科技合作聚焦之十二:优化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
访英国剑桥国际制造研究中心主任Jagjit Singh Srai博士和剑桥大学讲师石涌江博士

 

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正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科学时报 潘锋 梅进报道]当前,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研发、设计、生产、分配到售后服务正不断趋向分散,这就要求处于价值链不同位置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保持更为紧密的合作。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与中国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等合作开展了“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合作”研究项目,旨在总结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规律、新成果,并希望通过这种研究提升中英两国企业的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英国剑桥国际制造研究中心主任Jagjit Singh Srai博士和剑桥大学讲师石涌江博士就有关问题接受了《科学时报》的专访,Srai和石涌江是该项目的两位负责人。
 
《科学时报》:英国剑桥国际制造研究中心为什么要开展“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合作”这一研究工作?
 
Srai、石涌江:为制定下一阶段的英国科技政策,2007年英国Sainsbury爵士牵头向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回顾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全球化对制造业及对科技有什么影响是一个重要内容,它所关注的是生产环节或供应链,即全球价值链在这中间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报告中提到了若干个国家,中国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国家之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世界工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并由此带动制造业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制造”已不再是便宜的牛仔服装和塑料玩具的代名词。1995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总量中,高科技产品占了16%,到了2005年,这一比例为35%。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制造业在设计、研发、管理等方面仍然与英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的加工中心和制造基地,英国怎么能更好地与中国合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我们是做制造管理的,所以我们非常愿意参与到英国政府的这一研究计划中来,发达国家需要了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情况,以开发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国同样也需要积极地寻求与发达国家合作,学习它们的先进设计研发及管理理念,双方借助两国各自的优势,比如将英国的设计和中国的制造结合起来,将能获取最大的效益,因此这种国际合作是互利的。
 
我们的项目于2007年第二季度启动,第二阶段研究将一直持续到2008年6月,全球性资源优化配置是这次研究的一个主题。我们这个项目的预期目标是促进中英产业界以及政府各部门建立更为广泛和更为密切的联系。
 
《科学时报》:这一项目将关注哪些研究内容?
 
Srai、石涌江: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正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优势,不同的公司侧重于做不同的事情,越来越强调分工合作,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某一个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有优势,这个国家就应该利用这种优势。
 
如何更好地利用中英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优势和资源,关键就在于首先要知道这些优势和资源都在哪里。我们的研究将主要侧重于挖掘那些潜在的优势和资源,并且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同时,我们研究的另外一个主题就是侧重于研究组织管理、组织生产之间的网络化模式,尤其是侧重于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互动以及中国和英国各类组织之间的互动。
 
通过中英合作研究,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制造业究竟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很多领域,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品的生产供应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究竟这样的一种作用意味着什么?中国制造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可能会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这是我们想要研究的。
 
第二,我们希望了解中国的企业怎样能够更好地与英国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即帮助英国企业了解中国企业的优势和资源所在。在全球整个制造业价值链中,不同国家、地区在其中的分工不一样,这种差异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可能。
 
第三,在全球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中国表现得极为活跃。制造业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在中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正在制造领域创造自己独特的新理念和新理论。但中国的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进行很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日本企业在日本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成功地创造了日本的生产系统,我们相信中国的企业在中国扮演全球制造中心角色的过程中也肯定在创造新的理论,所以我们希望借助此次中英合作研究,更多地深入到企业、基层去,总结出一些新的理论。
 
《科学时报》:在整个制造业价值链中,中英双方各有什么优势?存在哪些差距?
 
Srai、石涌江:我们在分析英国和中国在整个价值链中各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时,导入的是一个价值链的分析模型,从而把整条价值链分为研发、采购、销售、市场分配等几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我们认为,不同的企业在价值链的某一环都有独到之处,在不同的行业里也有自己的优势。英国的优势大多体现在价值链的上游,即研发和设计这一领域,而中国的优势则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制造以及在各级供应商的管理,尤其是一级供应商与二级供应商之间的管理上。应该说,中英两个国家在制造业具有各自的优势。在分销系统方面,英国和中国不太好比较,分销成功与否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售后服务方面,英国现在发展得很迅猛,尤其是在制造业表现得更为突出。
 
中英两国在制造业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差距体现在中国的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健全。我们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剑桥设计的一些产品委托中国厂商去制造,得到的样品都是非常好的、合格的,但是在批量生产以后,就会出现问题。这也说明,中国产品的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坚固。通过引进先进国家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现在中国的多数合资企业基本上解决了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问题,但是一些中国本土企业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中英双方在如何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规范的系统来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上还有差距。
 
在已经成熟的工业领域,中英双方的差距已经缩小了;然而在一些新兴的产业,如新药开发、生物产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英国和中国在研发水平以及研发所带来的生产模式等方面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但就中国的整体制造业来说,中国的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也许能够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经验。
 
《科学时报》: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应当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Srai、石涌江: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应重点关注的是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和知识产权问题。
 
中国现在主要还是在运用二次创新的模式,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已经成熟的生产线或者产品进行渐进式的改进。但是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中国仍然大幅度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如何保持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科技投入。大量的实践案例都证实,高科技领域中的许多高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不断进行和完善,因此我们建议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保持非常冷静的态度。
 
我们发现,在知识产权方面,某些中国企业似乎并不很在意国际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应该肯定的是,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我们在这个项目的研究中也走访了很多企业,了解到它们有很多创新的方法去保护它们的知识产权。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这些保护知识产权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在最大程度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帮助企业与更多的伙伴进行合作。
 
《科学时报》:你们将怎样在中英两国推广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Srai、石涌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和企业能从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受益。在这个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交流渠道来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如Sainsbury的报告在2007年10月已经发表;我们在2007年末发表了一份中期研究报告;我们还制作了一些宣传单和简报,主要侧重于介绍国际上不同的生产及创新方式等。
 
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9月都会召开一个有关全球制造业的国际研讨会,我们在英国经常组织一些针对英国中小企业的研讨班、讲习班来介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并且让那些与中国进行过合作的管理者介绍他们的经验。
 
在中国,我们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建立了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该联合研究中心主要围绕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领域中的全球化制造演进、全球化制造与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产业创新与战略规划等主题开展科学研究;同时,以双方合作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旨在成为有效探索与开拓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研究领域的国际级创新平台。这个联合研究中心将长期推动双方的学术互访,交换研究信息,推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交换交流,帮助中英产业界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我们在中国也经常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等活动,目的是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企业、组织和个人。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