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08-3-31 15:18:2
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更名 新一届委员会产生
符淙斌任第三届委员会主席

 
2008年3月25日,2008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换届并对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进行讨论。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委员、相关学会代表及国际联络部相关人员共计52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符淙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程东红分别主持了会议。
 
会议首先对第二届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所完成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委员们认为,自2003年以来,第二届中国委员会的工作积极促进了中国科学界与国际科联系统的合作,为提升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和影响,充分利用国际科技组织资源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际科联执行局成员符淙斌教授、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盟(IUPAP)副主席陈佳洱教授发言、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执行局委员陈运泰教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执委陈军教授、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IUHPS)第一副主席刘钝教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国委员会陈泮勤教授分别在报告中介绍了相关学会参与国际科联活动的情况。
 
根据中国科协加强相关国际组织中国委员会管理的要求,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在此次全体会议上更名为国际科联工作协调委员会。经过会议讨论,大会通过了委员会工作条例修订和第三届国际科联工作协调委员会名单。符淙斌任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张宏仁、陈佳洱、张侃、程东红和张建生任副主席,梁英南任秘书长。
 
相关背景
 
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 中文简称:国际科联)是目前科学界最有权威的非政府性国际组织,成立于1931年,其宗旨主要是促进科学的国际交流,为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现有29个国际科学联合会和103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团体作为其会员,另外还有24个国际或区域性科技组织是它的联系会员。它集中了自然科学各个主要领域的代表,在它召开的各种会议上能够反映出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和各国科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它的学术活动反映了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动向。
 
我国是1937年加入国际科联的。1982年国际科联在它的第19次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中国科协代表中国成为该组织的团体会员单位。国际科学理事会是中国科协参加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为协调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科联系统的活动,1997年底,中国科协成立了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ICSU, 简称ICSU-China),中国科协副主席胡启恒院士和钱易院士分别任第一届主席、副主席,委员来自参加国际科联系统各组织机构中国学会的代表。围绕国际科技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ICSU-China不定期组织研讨、交流会。2003年9月,ICSU-China进行了换届,由中科院原副院长、曾任国际科联副主席的孙鸿烈院士担任第二届ICSU-China主席,符淙斌、程东红、朱进宁、张侃担任副主席。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