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26 2:11:23
2月22日《科学》杂志精选

 
迄今最大规模的对人类DNA多样化的调查
 
据Jun Z. Li及其同事透露,对来自51个族群938位个人的65万个常见的单字母遗传变异(或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s)所进行的新的调查,是迄今为止对人类遗传多样性的最大规模的分析。他们的研究对在小面积地理区域的现代人群的演进以及他们最初向世界各处的扩散提供了某种解释。例如,研究人员能够将8个不同的欧洲组群和4个中东组群的遗传起源进行梳理分解。他们的数据组同时也支持第一波现代人向外扩散的“起自非洲”的模式,这些人在离开非洲之后以踏脚石级进方式在世界其他地方殖民定居。研究人员证实,族群内的遗传变异占了人类遗传多样化的绝大部分,但他们还提出,族群间也存在足够的变异,使得人们可以在细微的层面对人类族群进行描绘与比较。
 
鳞翅目幼虫如何改变其伪装
 
风蝶幼虫是欺骗高手。在其生命的早期阶段,它们看上去就像是鸟粪中的黑白色的黏稠物,而在它们化蝶之前那一刻,它们又与供其生活的绿叶相似。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找到了引起这种外观变化的荷尔蒙。在本期的Brevium中,Ryo Futahashi及Haruhiko Fujiwara报告说,这种荷尔蒙(称作保幼激素)的体内水平在“鸟粪期”终止的时候会下降,并对幼虫给予某种化合物的处理,该化合物与阻止幼虫进化到叶子模仿阶段的激素类似。保幼激素看来不仅调节幼虫的总体色彩图案,而且还调节其表层结构的发育及在特殊斑纹处的色素分布。
 
第一“尖峰”时的视觉
 
对蝾螈视网膜的新研究或许可以解释,人类及其他动物是如何快速处理那些在我们向不同方向扭转头时或眨动眼睛时只闪现了几个毫秒的影像。这些实验表明,某些视网膜神经元通过它们的首次“尖峰”或电通讯脉冲的时间控制将视觉影像传达到脑部,这与脑部基于神经元产生的尖峰数将某影像在脑中拼凑起来的理念形成了对比。Tim Gollisch与 Markus Meister利用第一尖峰法研究发现,蝾螈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一个单一的尖峰可以通过控制其相对于其他神经元细胞中尖峰的出现时间来传达视觉影像。研究人员发现,这一过程相较于用尖峰数来进行影像编码,速度更快且能够更加可靠地传达影像。
 
让电脑以“后知之明”学习
 
研究人员报道说,给电脑模型增设后悔因素之后,电脑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人类所作出的决定。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在策略性博弈中都会回顾以往那些他们自认为最好的行动步骤(在知道其他人的行动步骤是怎样的时候),从而修正其下一步行为。Davide Marchiori与 Massimo Warglien对基于生物性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究竟能多么准确地预测在多种经济博弈中参与者的行动意向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如果引进一个后悔近似值的话,这些模型可以比常规经济学习理论更准确地预测人们的行为。
 
(本栏目文章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独家提供)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