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莉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25 2:29:36
科学时报:科技租赁需要适应中国思维
科研机构实际上并不是科技仪器租赁市场的主体客户
 
区别于一般人的印象,记者在最近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于科研体制等原因,科研机构实际上并不是科技仪器租赁市场的主体客户,科研人员因研究求租仪器设备的情况相对较少。
 
“在中国,科技租赁客户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电信类企业。比如,华为、中兴、普天等企业都是我们的稳定客户,而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财务报表等原因也逐步对租赁产生兴趣。可以说,国内科技租赁市场正处于从教育阶段向市场阶段过渡的状态。”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集成)首席职行官王戈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实际上,中科集成是中国科学院和世界知名科技租赁公司欧力士在华组建的合资公司。据来自中科集成投资机构的一位人士介绍,“中科集成是以为中科院的院所机构进口科研仪器起家的。后来业务不断延伸,成为国内科学仪器领域最大的综合服务商。”
 
这样一个从诞生就与科技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对于将科研仪器设备租赁业务打入国有研发机构却感到犯难。
 
科技租赁的主要产品以中高端仪器设备为主,这些仪器价格相对昂贵。因此,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欧美企业和研发机构也是这类科技租赁公司的常客。但是,凡涉及租赁的业务在中国必会引发“水土不服”,不仅因为租赁不适合中国人的思维,也在于国有科研机构往往会有不菲的设备经费匹配等,让科技租赁似乎注定远离国有科研机构。
 
科技租赁进入门槛高
 
科技租赁业务是一项古老的业务,早在20世纪初开始就有现代租赁商业模式,并出现专门的租赁公司。目前在欧美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市场模式。科技租赁业务主要是为各类研发单位与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仪器设备等的租赁服务,来满足企业日常研发、生产中遇到的测试与使用需求,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譬如,一个新项目或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机构往往会使用到许多测试仪器与设备,且可能遇到各种市场与技术风险。如果仅依赖传统的购买方式来获得这些仪器设备,某些实际使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研发机构却要为此支付上千万元的购置成本。如果利用科技租赁的方式来满足此部分需求,可能需要不到百万元的投入就可以满足项目的使用需求。同时,一些企业也可以借此规避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风险。对于企业,可以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现金使用率,从而加速开发过程,提升开发的完成度。
 
由于上述的种种需求,科技租赁行业的进入门槛非常高。王戈说:“投资很大,1亿元投进去根本见不到什么东西。再有,科技租赁公司自身对技术核心能力的掌控要高,知识结构必须合理,至少要准确判断未来3到5年客户的发展、研究动向等,以满足租赁者的需求。第三,还要有科学的动态监控系统和手段,对每台仪器、设备都要实施动态监管,每台仪器或设备的高峰使用期基本是3年以内,如何将让其运转达到最佳利用状态等都是监管的范围。最后,是与服务对象、供应商之间要有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租还是买
 
一般高科技类企业对于科研条件的初始投资平均占到全部初始投资的45%,而半导体、新材料、生命科学等行业则更高。资料显示,在高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经常使用的设备功能却不足总量的18%。而使购买的科研设备正常工作,除购买支付的一次性费用外,科研仪器设备的保有成本其实也很高昂,如维护人员成本、管理费用、维修保养、折旧、储藏等一系列的费用将逐步侵蚀持有者的利益。
 
另外,自有科研设备使用率也较低。中科集成提供的“自有科研设备全年有效使用比率”图表显示:单台设备在其有效期内,真正被经常使用的时间比率小于30%。许多科研设备购买后仅仅用于一次性的项目。
 
科技租赁的主要产品一般会针对研发单位或企业可能只是在某一项目或特定阶段使用提供服务,而且租赁过程中也会配以优化方案。中科集成华北大区总经理肖家忠说:“以仪器设备租赁为例,对于需求方具体使用仪器设备的技术人员来说,科技租赁公司可以帮助其尽快掌握产品的操作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建,从而减少工程师搭建测试系统的时间;另一方面,科技租赁还可以使不同品牌的产品进行混合搭配实验变成可能,使用方可以方便地从科技租赁提供的中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测试仪器搭配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系统仪器的作用。同时,租赁公司还负责仪器设备的校准、计量与调整,减低租赁方的实际运营成本并提高效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但凡科研仪器租必合算,德国的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的一个基本规则是,大约租赁30%的所需科研仪器设备,而另外的则要购买。据介绍,对于一台科研仪器是租还是买有严格的计算,不是简单地对比就可以判断租和买哪个更合算。日电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开发部主任于宗源说:“科技租赁公司一般也代理进口业务,所以是租是买他们一般也会给出比较中肯的方案。对于使用频繁、周期长的仪器设备,我们一般采取购买方式。”
 
正在转变的中国思维
 
科技租赁概念自1995年由中科集成引入中国,2000年后,科技租赁业务才在中国被广泛认知。早前,日本一家科技租赁企业在天津成立了一家租赁公司,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亏损运营。“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企业租赁的项目和领域涵盖较广,我们在逐渐摸索中发现,目前国内通信领域比较认可租赁模式。”肖家忠说。
 
除了行业认可度问题,科技租赁业务在中国的实际运行中遇到的另一个棘手问题就是诚信,例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度体系评估与风险控制的问题。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又是科技租赁最有价值的潜在客户群,开发这些存在较高风险的客户不但需要勇气,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新年伊始,中科集成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达成了“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王戈乐观地表示,“这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与园区政府合作,就能更全面地了解园区企业运营情况与有效的信用评定。”
 
对此,中关村海淀园区副区长于军认为,“这将为园区内18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研条件、开发工具以及资源共享等,利于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园区扶植企业的一项具体措施。”
 
双方的大胆尝试,寄希望于这个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园区政府、企业和租赁公司的共赢模式。
 
而政府部门也早已认识到了购置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问题。2007年底,全国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开通,采取国家、区域、省市三级科技资源开放服务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建立大型仪器实物资源共享服务为核心,通过区域内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将全国仪器信息、分析测试方法、化合物谱图等资源给予集成发布。
 
不论是政府的力量还是企业的市场行为,都有利于打开中国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和节省资源的瓶颈。租赁也许不符合中国式思维,但节约创新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传统。也许正如中科集成乐观的业绩曲线一样,科技租赁业务迟早会被科研人员真正接受,并将触及科研经费配置等更为敏感的问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