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分析数十张面孔后发现了这一颜色差异,结论是男性皮肤更多是略带红色,而略带绿色的皮肤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美国布朗大学科学家迈克尔·塔尔和研究生阿德里安·内斯特分析大量面孔后发现“男人呈红色、女人呈绿色”这一色彩差异确实存在。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男性皮肤倾向于略带红色,而略带绿色的皮肤则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这一发现对面相感知研究等认知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此外,它还将带动若干潜在产业,推动面相识别技术、广告等的市场应用,以及促进对妇女使用化妆品的原因和方式进行探究。
布朗大学认知语言学教授塔尔说:“色彩信息对区别男女两性是个非常活跃而有用的信号。色彩可用于识别可视物体,就是很好的证明。”
色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物体,这种说法历来惹人争议。不过,塔尔和相关研究表明,色彩可以提供有用信息。
塔尔需要大量面孔进行研究。他的实验室分析了由德国图宾根大学马普研究院一个数据库收集的200张(男女各100张)高加索男女面孔照片。这些照片是用3D扫描仪在相同的采光条件下收集的,未作任何改动。之后,塔尔运用MatLab软件分析了照片中面部红、绿两种色素的含量。除此之外,塔尔和他的实验室还使用了许多类似条件下收集的其它面孔照片。
结果发现,男性面部偏红,女性面部偏绿。这与之前的假设完全相反。
塔尔说:“如果靠近色谱红端,则男性的可能性较大,相反,如果靠近色谱绿端,则女性的可能性更大。”
为进一步检验结论,塔尔和内斯特从起初使用的200张照片中选出较为“中性”的几张,合成一张男女不分的照片。经过反复试验,他们随意地将照片弄得模糊不清,或偏红,或偏绿,充满了“视觉噪音”。这种“噪音”与没有信号、静止的电视屏幕没什么两样。
然后,受试者开始对照片“模棱两可”的性别进行判断,除照片上随机的形状和颜色再无其它依据。塔尔称之为 “奇妙的幻觉”,这与正在沐浴时幻听到门铃或电话感觉差不多,实际上二者都没有响。
布朗大学三位学生参加了这一有偿实验,他们视觉正常,均无色盲。每个人分十阶段、每阶段一小时观察了2万幅“照片”。实验完成后,经受试者性别确认的照片按性别分为两组。然后,对每组照片进行分析,测定照片中面部各部分色彩含量的平均值。
通过这两组照片,塔尔和内斯特发现,“男性”组更红,“女性”组更绿。
但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也有女性面孔较红、男性面孔较绿的情况。不过,从这一研究及相关研究总体上来看,塔尔断定,观察者是通过面色来判断性别的。当脸形隐秘或男女不分时,情况更是如此。比如,另一项研究发现,当面孔照片模糊到几乎看不出脸形来时,观察者对面色就相当敏感了。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