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刘洪波 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时间:2008-10-9 13:57:38
刘洪波:北大哪来这么多的门禁
 
中国到处都是围墙,这举目可见。围墙既是要表明地界权属,也是一个门禁系统。
 
刚看到报道,北京大学酝酿社会人员刷卡进门,还将考虑预约登记制。《北京晨报》说,“这意味着今后社会人员进入北大校园,须事先预约并经有关部门同意才能通行”。
 
一所差不多要把“兼容并包”视为自己专利的学校,就是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围墙的功能。这算什么“酝酿”呢?从米到酒,萃取精华,可谓酝酿;从开放到封锁,分明是倒退,称“图谋”可也。肯定有人说,大学兼容并包的是学问,社会人员可以不在兼容并包之列。但我很难相信,一所门禁森严的大学,心态能够开放到哪里,学术又能自由到哪里。
 
报道说,奥运会前,社会人员可自由进入北大校园参观、学习、就餐;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推行“限客令”,校外人员进校须由本校师生带领;奥运结束后至今,社会人员凭有效证件登记后可进校参观。看来,临时限制措施搞出了甜头,于是要把临时措施“酝酿”成为常规的管理办法。
 
北大的围墙,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是一道墙,里面关着些师生,外面走着些“社会人士”,两不搭界,这便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一项来自学生社团的调查显示,86%的北大师生赞成“限客”举措。这就是说,北大师生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师生”了,对禁闭校门很支持。香港学校,那么狭窄的地方,没见到“验证系统”,全天开放,“社会人士”在校区穿行,教学和科研秩序好像也还保得住。内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好像如同“中国人民的感情”,特别容易被伤害似的。
 
也许吧,我们的什么事情都特别脆弱,秩序容易不保,感情容易受伤,道路容易堵塞,所以都不能不特别保护起来。人不许进门,车不许上路,话要听好的,单位的围墙、道路的禁令、门卫的严肃、心理的闭锁等等,都要“不断加强”。我们有什么是可以削弱一点点的呢?没有,所有的东西,都是要“不断加强”才好,都削弱不得。但至少气压不需要“不断加强”,以便听到轰的一声吧。禁卫多多,禁令多多,我看类似于“气压”。
 
又看到新闻说,昆明30余市民自驾游怒江,并去当地山区向孩子们送爱心,一入住酒店,就被查问“非法入境”。这简直就是咄咄怪事,边境线之内,一个地方的人到另一个地方去,怎么就是“非法入境”了呢?查问的却不是边防局或外事警察,而是旅游局人员,说怒江州有规定,凡进入怒江旅游的团队,须由当地旅行社接待。又是天下奇闻,自驾游,要什么接待,就是想找人接待,也是想找谁就是谁吧,为什么一定要当地旅行社?这是什么怪物,违法了就算“非法”?
 
做事情、想问题,与人无碍的偏不得行,干涉他人倒是怎么荒唐都可以。生活中会有很多有形的禁卫和无形的墙壁挡道,因此就得准备时时处处碰壁。服服帖帖、心胸闭锁,或者穿墙打洞、走邪门歪道,这就是太容易碰壁带来的效果。
 
(作者刘洪波系著名杂文家,《长江日报》评论员)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