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志灵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10-9 11:8:59
中青报:弱化高考评价标准才能缓解复读现象
 
随着各地高校招生工作陆续结束,社会对高考复读现象的关注再度高涨。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0月7日表示,高考复读生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这一现象在现阶段不可避免,但有望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得到缓解。(新华网10月7日)
 
一句“有望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得到缓解”语焉不详,让人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事实上,对于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高考制度来说,其改革本身牵一发而动全身,远非一句“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这样模糊和笼统的表达所能完成。
 
要缓解成风的复读现象,对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要弱化高考评价标准。审视复读现象的形成原因,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即高考的评价标准,并没有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被弱化,反倒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这种现象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考崇拜”:一切以高考为唯一标准和终极标准,仿佛人生就是高考成败与否这一锤子买卖,成者王侯败者寇。
 
但是,在漫长的人生中,哪里有什么一锤子买卖?这次失败了,可以在下次的成功中得到弥补。高考虽然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从理论上讲,它仅仅能够决定一段时期的成败。遗憾的是,在中国的教育甚至社会语境下,高考这一个环节的成败,几乎成为了全部人生成败的赌注,败则一败涂地,甚至在今后的人生中再无翻身的机会;胜则一往无前,几乎可以成为一生受益不尽的“财富光环”。
 
重点大学的学生优于一般本科学校的学生,而本科生又优于专科生,研究生就一定比本科生强……这些即便普通人都能证伪的一刀切式结论,恰恰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国民固有的成见”,虽然荒诞却很真实。君不见,公务员招考、用人单位聘请员工等等,从来都是更看重学历及获得学历的学校,而不看重人的实际才能与岗位是否相适合。而这种弥漫其间的学历崇拜,恰恰是推动复读市场繁荣最好的催化剂。
 
在这样的环境中,复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将公众对高校甚至是名校的极度崇拜揭露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复读文化,甚至也影响到我国人才解构的合理化。按照众多教育学家的论断,依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结构从技术工人、工程师到专家、学者应该呈金字塔结构,但现状是,享受高等教育的人远甚于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这显然是因为日益强大的高考评价标准,让职业教育糟糕得一塌糊涂。
 
高考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它不应成为命运的轮盘赌,真正合理的现实是,一个人无论高考成败与否,只要一直在努力,他(她)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毕竟,在一个多元的人才评价标准之下,任何人才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脱颖而出,而不是挤高考这座独木桥。这样看来,弱化高考评价标准,确立多元的人才评价标准,才是缓解复读的灵丹妙药。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