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非原生鱼类将绿背割喉鳟鱼(上图)推上了绝路。
(图片提供: 美国落基山国家公园; Dan Brauch/科罗拉多州野生动植物署)
绿背割喉鳟鱼(Oncorhynchus clarkii stomias)曾被视为美国物种保护的成功案例。野生动植物管理者耗费了20多年的时间用来繁殖这一濒危物种,并最终使其重现于科罗拉多州的山间河流中。然而问题来了:一项最新的遗传学分析发现,自然资源保护学家似乎帮错了对象。
绿背割喉鳟鱼的踪迹曾经遍及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东坡数千公里的河流中。然而,随着采矿、污染以及其他物种——为了游钓产业而在其栖息地养殖的鱼类——的竞争,绿背割喉鳟鱼的数量出现了戏剧性下降。1937年,绿背割喉鳟鱼被宣告灭绝。
但是从1953年开始,在科罗拉多州的阿肯色河和南普拉特河上游流域分别发现了绿背割喉鳟鱼的几个种群。1978年,美国渔业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将这些亚种加入到联邦濒危物种名录之中。为了帮助绿背割喉鳟鱼种群恢复到最初的规模,野生动植物管理者首先除去了其栖息地中的非原生鱼类。随后,他们采集了现存绿背割喉鳟鱼的卵子和精子,并在孵化场养殖这种鱼苗。2006年,科罗拉多州野生动植物署实现了培育20个自给种群的目标——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玻尔得市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从事的一项研究却带来了坏消息。通过对绿背割喉鳟鱼的遗传学特征进行测定,他们发现,实际上只有4个种群是由绿背割喉鳟鱼构成的。其余的种群则主要由科罗拉多河割喉鳟鱼(O. c. pleuriticus)构成。这是两种外观非常接近的鱼类。研究人员在8月28日的《分子生态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该发现意味着,野生动植物管理者无意中用科罗拉多河割喉鳟鱼替代绿背割喉鳟鱼进行了繁殖,而前者并非濒危物种。
除了没能完全恢复种群数量之外,绿背割喉鳟鱼的栖息地仅是一段十几公里的河流。此外,与割喉鳟鱼的其他亚种相比,落基山脉东坡绿背割喉鳟鱼种群基因多态性较低,或许这正是导致近亲繁殖的原因。第一作者Jessica Metcalf指出:“现在很难将它们迅速从濒危物种名录中抹去。”
Steamboat Springs市科罗拉多州野生动植物署的生物学家Kevin Rogers对此表示赞同。Rogers说:“这确实令人泄气。”他说,“我们的同事在过去20年中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他们认为值得的事业——拯救绿背割喉鳟鱼。”Rogers表示,科罗拉多州野生动植物署仍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希望能够勾画出明年物种保护工作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