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科学时报:中国是世界最好泥石流研究基地
 作者:张巧玲 郑千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9-17 22:10:35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9月9日下午,两块几吨重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虽然没有伤及山下的民房,却把整条公路的进出通道完全挡住,当天的交通因此堵塞了几个小时,路上的车辆排了十几公里。
 
从四川的泸定镇到磨西镇,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只有一条公路。9月初的持续降雨,使这条公路再次变得脆弱,沿途可以看到很多从山上倾泻下来的石渣。9月9日下午,两块几吨重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下,虽然没有伤及山下的民房,却把整条公路的进出通道完全挡住,当天的交通因此堵塞了几个小时,路上的车辆排了十几公里。这是《科学时报》记者当时亲历的场景。
 
“这已经算是比较小的山区灾害了,中国山区多、面积大,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时常暴发,如果不充分重视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给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很大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告诉记者,几年前,一场特大的泥石流灾害把从泸定镇到磨西镇的桥梁、电站都冲毁了,桥梁甚至被冲走了好几公里远,而被冲毁的桥梁和电站之间至今都没有修复好。
 
“不过,从另一角度讲,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好的泥石流研究基地。”邓伟肯定地说。
 
丰富的研究资源
 
让中国充满吸引力
 
“中国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这里有非常宝贵的泥石流研究资源。”Douglas L. Hamilton是美国专门从事泥石流工程防治的Exponent公司的首席工程师,也是国际泥石流大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Hamilton多年从事泥石流研究工作,也去过很多国家。他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早在1987年他就来过中国,“要获取泥石流研究的完整资料,就应该来中国”。
 
来自23个国家、90多个科学研究和减灾工程单位的专家参加了9月10日在成都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泥石流大会。其中像Hamilton这样的国外专家约占整个参会人数的2/3,还有15位科学家来自6个欠发达国家。
 
Dieter Rickenmann教授是奥地利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山地风险工程研究所前所长、瑞士联邦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际泥石流大会组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泥石流灾害问题,但是中国丰富的泥石流研究资源依然对他充满了诱惑。他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多样的地形和地貌导致中国泥石流发生的类型很齐全,像蒋家沟的观察数据就对我这样作泥石流评估和预测的人非常重要,那里的监测数据非常独特,要知道,实验室里的研究和现场的实际监测,结果往往是非常不一样的。”
 
“中国是世界泥石流研究的一个博物馆。”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康志成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中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几乎所有自然灾害类型都有发生,是世界上灾害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在31个省、市和自治区,全国有1583个县(市)长期受到泥石流灾害的困扰,每年要暴发数千起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活动区的面积达480万平方公里,其中活动强烈的地区达13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8万处泥石流活动,其中严重的有8500多处。尤其是每年都有十几次到几十次阵性泥石流的蒋家沟泥石流,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里泥石流暴发频繁、历时长、类型齐全、过程完整,是世界各国泥石流研究人员理想的研究基地。
 
中国的研究力量不可忽视
 
“中国的泥石流研究成果非常多,我建议把这些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供全世界更多研究人员参考。”曾经访问过中科院山地所和中科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的Rickenmann提出这样一点“小小的希望”。
 
Rickenmann说:“中国在泥石流监测、防治技术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世界各国都能从中得到很多经验,中国的泥石流研究力量不可忽视。”
 
康志成196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泥石流灾害调查、观察试验、运动力学研究和防治规划设计,是中科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的第一任站长。康志成介绍,20世纪50年代,由于铁路、公路建设向西部山区延伸,碰到大量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问题,铁路、公路勘察、设计部门等率先开展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50年代末、60年代初,铁道部在兰州、成都分别成立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和西南研究所,分别以铁路沿线的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研究方向,服务于铁路建设。同时,中国科学院在兰州和成都分别成立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分别设有泥石流研究室和泥石流滑坡研究室,以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为主要研究方向,从学科发展的层面开展系统研究。此后,有关大专院校也参与了调查研究,国家各有关经济建设部门,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开展了泥石流、滑坡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尤其是90年代末期,国土资源部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包括泥石流、滑坡在内的全国地质灾害大调查,推进大范围群众性的减灾防灾活动。至此,中国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研究空前活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泥石流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累计发表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研究论文3000多篇,发表《中国泥石流》、《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等研究著作近30部,涵盖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泥石流启动机理、运动力学、区域预测和临灾预报等的研究上已经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非常重视泥石流研究与灾害防治,把泥石流确定为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主要学科方向。我们所的泥石流研究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国家泥石流灾害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我们所编制的《泥石流防治指南》,就已经成为中国泥石流防治的通用技术手册。”邓伟说。
 
开放的姿态
 
“中国在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研究方面,一直保持非常开放的态度,这是中国泥石流、滑坡研究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崔鹏如是说。
 
中国1999年对委内瑞拉爆发的特大泥石流的国际援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崔鹏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1999年12月16日凌晨,委内瑞拉暴发大规模、大范围的泥石流灾害,6条泥石流沟冲毁6个重要旅游城市,死亡人数达3万~5万,灾害之严重震惊世界。联合国号召世界各国对委内瑞拉的泥石流减灾进行援助。
 
“我们获悉这个消息后,也积极参与了援助。”崔鹏当时是中国援助委内瑞拉泥石流灾害的领队。他回忆说:“无论是中国科学院还是中国政府,都对这次减灾援助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到两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但是我们的援助并不顺利。当时委内瑞拉政府对中国泥石流的防治能力并不清楚,又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也前往援助,所以我们刚开始受到了冷落,找哪个部门他们都找理由推辞。”崔鹏说,后来,他们找到委内瑞拉科技部、环境与资源部和中央大学地质、水文方面的专家教授,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成都山地所的情况,中国在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方面所做的减灾工作以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减灾技术特点。委内瑞拉专家和政府听完后,认同了中国在泥石流方面的研究工作,欣然邀请中国科技人员开展实质性合作。
 
“中国应邀派出减灾专家组赴委进行减灾规划,委内瑞拉国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的方案,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这次援助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泥石流滑坡等方面的世界影响力。”崔鹏说。
 
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在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康志成介绍,已于1999年退休的他,本来是和家人去香港旅游的,却被得知消息的香港大学邀请去讨论泥石流方面的问题。
 
“我当时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后来,康志成成为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访问学者,他2004年出版的《中国泥石流研究》就是在香港大学支持下和香港大学的李焯芬、马蔼乃、罗锦添合写的。
 
崔鹏说,目前,成都山地所尤其是东川泥石流观察研究站,每年至少要迎来10多位国内外专家的考察、研究和交流。中国与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之间,都有泥石流方面的深入合作。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专家称中国是世界最好泥石流研究基地
中国是世界最好泥石流研究基地
泥石流灾害威胁人类发展
第四届国际泥石流大会在成都举行
第四届国际泥石流大会在成都举行
云南昭通遭受暴雨泥石流灾害
中科院山地所泥石流次声报警器投入市场
中科院山地所泥石流次声报警器投入市场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行榜遭《科学》质疑
科技部公示07年973项目经费预算初步...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告诉你幸福的真谛
谁能科研管理双肩挑?“我就是其中之一!”
9月13日《自然》杂志精选
最新研究显示:行星“虎口脱险” 地球命...
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 本网专...
周济:将加大中央地方财政投入 逐步偿还...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