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吴季松:奥运促进北京温室气体减排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9-11 16:55:9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季松发表演讲 

谢谢主席先生,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奥运促进北京温室气体减排》,1999年我参与北京申奥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环境问题。同时我也开始了大气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半年了;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以奥运为契机,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北京将为减排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化,以科学发展经济学创新做出贡献,使奥运为北京留下遗产。
 
下面想分四个问题讲:一个是对气候变化的分析;二个是奥运以来北京取得的成绩;第三个是减排的长效机制,示范作用和奥运遗产。最后是结论。
 
第一个问题:气候变化的现状分析。数学观点来看地球是一个非平衡态超复杂系统,自然界任何事物都不是恒定的,地球也不是恒温室,统计规律来看二十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摄氏度,据预测本世纪上升2到2.4度,如果这样的话全球气候将变暖,但有待证实。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天灾还是人祸?现在看人祸的成分越来越明显。气候变暖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下面对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做一个分析,仅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例,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90%左右,第一个是历史积累少,要从历史看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工业化造成的,工业化以前也有,但是积累量很少。尽管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的经济大国,而且人口众多,但是中国当时是农业生产,和自然比较协调。因此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历史积累并不多,下面有一个统计表,自工业化以后的积累,美国占30%,俄罗斯占8.6%,中国占8.1%,德国占7.2%,如果要按人口平均那中国就更低了。
 
第二是人均水平低,现在世界都在讲人权,人权的基本概念是人有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所以考虑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角度,和工业化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排放都处于低水平。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要继续增加排放,而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努力降低排放,经济发展和排放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正在处于传统工业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排放显然是大的,历史积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在目前和处于同一阶段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排放量也是不高的,但是从科学发展角度中国仍在努力降低排放。
 
第四还存在转移排放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了世界总量的10%以上,还在增加,这些产品降低了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提高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加快了中国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但是也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显然这个排放量包括了外部向中国转移的成份。全球气候变暖应该说最受害的中国首当其冲,尽管有上述客观原因,但是中国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在增加的,04年每人达到了3.65吨,尽管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87%,OECT国家33%,但是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受害最大的是中国自己,因此中国和政府和人民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这就是我当年主持的水资源规划,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恢复了绿洲,109岁维吾尔族老农又回到了他本来已经荒漠的家园。
 
第二申奥以来北京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和成效。尽管北京减排总量对世界气候都不构成大量的影响,但是北京在这方面将成为中国的榜样,大大促进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进程,同时也说明大家对北京奥运会大气质量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北京的减排主要是科学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在节能减排中起到了一个指导得作用。这是一个新的经济理论,这几天已经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一些交流,主要思想是改变仅仅追求GDP增长的单一发展目标,变成为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的多目标函数的发展方式,或者叫科学的发展方式。
 
我写了一本新循环经济学,就对这些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意大利埃菲尔出版社还把它译成英文。这里有几个思想,就把联合国环境属三二扩大为五二新经济学思想,第一个是再思考,除了传统产品、经济产品的生产以外,要承认生态系统是第二财富,经济学不仅要研究资本循环和劳动循环,也要研究自然资源的循环;第二个减量化,以前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需求就是天然合理的,这是建筑在资源充裕的基础上的;现在提出一个合理需求的市场经济的新理念 ,最大的减量化在我们的心里,在企业和人的科学适度的消费,同时要降低20%高收入人的消费,促进世界和谐。第三个是再利用,最大的再利用是利用可再生资源,比如太阳能、风能、还有热核剧变能,这些新能源替代传统的,不可再生的碳氢能源,这就是人类减排的前途。
 
最后对三二增加了一个再修复,修复生态系统应该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包括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恢复湿地,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人与自然和谐,而且要建立绿色GDP的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计算生态工程的价值,改变传统工业化的统计理念。 五二的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清洁生产三二的基础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谈一下申奥以来北京减排的成效,经济快速发展,单位GDP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第一个根据刚才讲的理论减排,减排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家都知道第一产业的排放是很少的;第二产业是很多的,第三产业相对也是较少的,北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的减排。第二发展节能减排的技术,比如清洁煤等等的技术,现在很多工业锅炉都已经应用了,据预测01年到06年北京生产系统耗能减少量为2073万吨标准煤;第二个是少用,就是我们少用碳氢,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能源循环高效利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比如地热能的利用,生物质能的利用现在在北京都在大力的开展。第三方面是吸收;森林和湿地是主要的汇碳渠道,近五年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增量达到了312万吨。
 
第三奥运场馆建设中节能减排措施的示范作用,北京的减排实际上对全球气候变化构不成什么影响,奥运场馆的影响更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这种新的理念,建设理念、管理理念,能量理念是一个样板,是一个范式,会大大促进二氧化碳的减排。奥运建筑完全是本着这种理念来建的,隔热保温,可再生能源利用,比如现在最大的国家体育馆是中国第一个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场馆;同时奥林匹克公园也在不断增加北京城区的森林和水面,净化北京的空气,北京森林覆盖率是很多的,但大都在郊区,通过奥运大大提高了城区森林和水面的面积,对于减排和吸收起了重大的作用。
 
节能减排,高技术的示范,场馆建设中用了多种这样的技术。这不但对于减排起了具体的作用,而且将成为奥运的遗产。比如奥运的照明系统统统都是太阳能。减排鼓励发展服务业、加快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的退出和改造。北京无论从技术力量和财力在中国是居于前列的,要通过环保标准和税收不断提高高耗能行业或者高排放行业在北京的准入门槛。
 
以高科技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加大科学技术再生产函数中的作用,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达到260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的4%,这当然是一个相当低的比例,但是对于北京具体情况来说已经大大提高了。吸收、加大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力度,01年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31.5%提高到37%,湿地要扩大到8万公顷。利用:北京将利用高技术的优势,大力发展利用温室气体的高技术,促进产业化。我的手机是1999年的,所以这是每个人对于减排做得贡献。
 
北京是06年中国唯一完成节能减排计划的省市,当然现在别的省市以北京为榜样;到2020年如果说中国全国都达到北京节能减排水平,也就是说三个五年计划,外延GDP能耗分别减少20%、15%、10%,这样中国就可以达到或者接近北京06年的水平;如果到时候中国的GDP为40亿元人民币,现在看来这是完全可能的,可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如果北京真起到示范作用,那中国减排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刚才我说的标准大家可以去算,可以去查,这是一个比现在欧盟和美国所有减排计划都高得多的标准。
 
结论:科学发展经济学,科学发展观讲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学讲的是三个大问题,为谁生产?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科学发展经济学讲的什么叫以人为本。为谁生产?就是要人为的合理生产,换句话说不合理的需求就不一定生产,生产什么就是要以全面协调的观点,生产什么要受资源和生态的制约,受社会和文化的制约,受科学和技术的制约,这就是一个全面的观点,而且是一个协调的观点,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市场。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怎么生产?这样就能形成长效机制,确定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的道路,留下奥运的遗产。
 
我写了一本《我爱北京》不但介绍了北京的人文古迹,而且介绍了北京的这种思想,有中文版和英文版,是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做的序。最后结论,中国现在对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高度重视,做出了巨大切实的努力,北京以准备奥运会为契机,对中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我们也认为要以科学发展经济学来认识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义务,科学认识温室气体减排必须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同时从历史、责任、人权、经济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状况,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和可发展的人类共识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其中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有着同一个梦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温室气体减排,才能对世界67亿居民都真正有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共建的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正在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也很不够,还在进行,希望能够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支持和指导,谢谢大家。(据千龙网直播)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瓦尔特·科恩:全球能源气候危机、共同面...
托马斯·谢林:应对温室气体
诺奖得主哈罗德·克罗托盛赞中国文字
符淙斌:全球变化和亚洲季风
理查德·杰尔:全球变暖我之所见
瓦尔特·科恩
哈罗德·克罗托
鲁道夫·阿瑟·马库斯
基金委公布07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
月工资千元? 大学青年教师高收入是假相...
基金委发布07不予资助项目提出复审申请...
9月6日《自然》杂志精选
第41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金获得者...
美国年底可能放宽中国人赴美签证限制
媒体评论:大学新生何以遭遇“第22条军...
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可通过十二指肠切除手...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