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用科技引擎 护西北生态

■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

老虎沟12号冰川考察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供图

盐湖所科研人员在盐湖上科考

201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启动之时,一场针对院属研究所的“十二五”评估验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西部有些研究所的特色学科没有大平台可供依托,导致学科优势弱化。”在生态与环境领域的评议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直指院内资环领域研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西北研究院院长王涛至今对这次会议记忆犹新。“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整合改革,让地处西部的研究所重新凝练特色、焕发活力?”

1950年前后,为服务国家建设大西北的需求,中国科学院针对特殊生态环境及资源研究,组织开展了多学科大范围的科考,陆续组建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和兰州分院图书馆(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前身)。

1999年,为了研究西部生态环境演化和恢复等重大科学问题,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整合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旱所),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这些研究机构形成了冰川、冻土、沙漠、高原气象、油气地质、高原生物、盐湖资源、资源环境信息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并获得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曾经的特色与优势日渐式微:学科特色不明显、项目申请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发展瓶颈开始凸显。

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这对一众地处西北的研究所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基于历史上的实践经验,在充分调研、酝酿的基础上,2016年3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整合寒旱所、西北高原所、青海盐湖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兰州油气中心)和兰州文献情报中心5家机构。跨学科、跨省整合组建西北研究院,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批14家试点特色研究所建设机构之一。【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