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31
选择字号:
“极度濒危”巧家五针松在昆明植物园首次结实

昆明植物园内首次结实的巧家五针松。陶恋摄

 

本报讯(记者高雅丽)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昆明植物园内的巧家五针松首次结实,标志着该物种在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初步成功。

巧家五针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其树皮白,针叶5针一束,球果鳞脐背生,兼具白皮松和五针松的特征,又名“五针白皮松”,为1992年才发表的新种,其株型直,枝叶婆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该物种仅分布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条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坳中,现存野生个体仅34株,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全球100种最濒危物种之一,同时被国家和云南省列为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自1990年该物种被发现以来,经过多个保护项目的实施,人工繁育幼苗累计5000余株,其中巧家县内回归及种群重建植株2281株,昆明、大理等巧家县外迁地保护点种植植株798株,另有2000余株幼苗/幼树保存于苗圃。如今,该物种种群规模已大幅增加,灭绝风险大大降低,抢救性保护成效显著。

昆明植物园共迁地保存巧家五针松50余株,2012年、2016年分两批定植于裸子植物园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园区海拔近2000米,巧家五针松在园中适应良好,生长迅速。首次结实的植株为2009年播种、2012年定植的幼树,株高6~7米,胸径10厘米左右,这是迄今为止巧家五针松迁地保护种群结实的首次报道。

 

《中国科学报》 (2021-08-3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