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黄河的河南段流域是洪灾高发区,也是全流域人口、经济活动密集的重要区域,一旦发生洪灾,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洪灾的社会脆弱性是指区域承载洪灾的敏感程度和应对洪灾的防灾减灾能力。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的崔凯凯、刘德林、李翔海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研究了黄河河南段流域洪灾的社会脆弱性问题,以期为河南省沿黄区域的防洪救灾能力建设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水土保持通报》。
研究者以黄河流域河南段沿岸的7个地级市和1个省(管)市为评价单元,从敏感性和社会应对水平两个维度选取了16个评价指标,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求得各评价单元洪灾的敏感性、社会应对水平和社会脆弱性指数,进而将黄河河南段流域各区域洪灾的社会脆弱性划分为3种类型。
这3种类型分别是:低敏感性—低应对水平,包括濮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市,该类型自身敏感性较弱,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高敏感性—低应对水平,包括开封、新乡市,该类型自身敏感性较强,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同样有待提升;高敏感性—高应对水平,包括洛阳、郑州市,该类型自身敏感性和社会防灾减灾能力都很强。
研究认为,高社会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于黄河河南段流域的下游地区。中上游区域除洛阳、郑州外均属于中等脆弱性区域。
2021年7月以来河南省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多次超过有记录以来极值。作者结合河南省2021年“7·20”洪涝灾害中,位于黄河沿岸的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开封等市所遭受的洪灾损失统计资料,对比分析相关区域政府和社会为应对洪涝灾害,在经济、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情况,进一步证明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灾情基本符合。
作者强调,河南省部分区域洪灾社会脆弱性较高主要是由于社会应对水平较低、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投入不足。提升灾害应对水平,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有效降低洪灾社会脆弱性的关键。(张行勇)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3961/j.cnki.stbctb.2021.05.039
《中国科学报》 (2021-11-1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