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9
选择字号:
青藏高原冻土区植被氮限制增强

 

本报讯(记者丁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近日揭示了2000~2010年间青藏高原冻土区氮循环的变化规律,发现青藏高原冻土区植被氮限制在增强。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杨元合研究组基于大尺度重采样、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等观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手段,评估了2000~2010年间青藏高原冻土区主要氮循环过程的动态变化。科研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系统中的有效氮供给在增加,但植被氮需求和气态氮损失的增加却导致植被氮限制显著增强。这一发现挑战了学术界关于“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区氮释放会缓解植被氮限制”的传统观点,为深入理解冻土区碳—氮交互作用提供了新认识。

据了解,氮素作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会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往研究显示,气候变暖会加速冻土区土壤氮转化过程,释放在冻土中长期封存的有效氮,进而促进植被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于冻土融化引起的土壤碳释放。在此背景下,冻土区碳—氮交互作用成为全球变化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理解碳—氮交互作用的方向和强度,须先厘清冻土区氮循环变化特征。然而,目前仍然缺乏冻土区氮循环变化的大尺度证据。上述专家由此展开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169-6

《中国科学报》 (2020-07-0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