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德事件”再次引发了科学网博客上对于师生关系的讨论。
“西安交通大学杨宝德溺亡事件” 查看详细>>

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寒门博士之死》,引发社会关注。据该报道,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于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警方认定,无证据表明系刑事案件。据杨宝德与博士生导师的聊天记录及其身边同学亲友反映,杨宝德生前常被导师要求帮忙处理私人琐事。

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回应该报道称,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校方已对周筠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新闻报道:

寒门博士之死

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 校方停止其博导招生资格

该批评和打谁的板子? 查看详细>>

马军:学生出了问题,该批评和打谁的板子?

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导师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指标,没有合理合规的淘汰机制,导师队伍良莠不齐,学术指导能力不足和人格品德缺陷者却没有被及时清退,守株待兔者总会在平衡原则下招收到研究生,那么这些研究生被折腾是难免的,严重者最终酿成悲剧。

每年都会爆出一些不能按期毕业研究生引发的公众事件,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研究生自杀,舆论一边倒的谴责导师,另外一些人则出来谴责研究生心理脆弱和不认真做好导师交代的科研计划和任务。

……原以为考取了博士就可以顺利的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到高校或者研究所顺利谋取教职和岗位,然后买房买车结婚成家,一些列完成人生大事。当其中一个环节遇到了困难,顿时感觉苦难来临原先规划的人生美景遥遥无期。于是乎愤恨和抱怨涌现。其根本问题在于立足社会的压力太大,人生规划路径过于单一,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受阻就觉得希望破灭了,难免绝望。

……作为培养单位,要对导师们定期进行警戒和座谈,明确关心博士生心理健康。

导师不是监工者,导师不是老板。导师应该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承,不合格的导师要及时淘汰。未来立足城市的压力让学术无果的博士生焦虑,对于这类学生要适度灵活,让其合法合规的获得博士学位,积极进行心理帮助和引导,让其看到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历练,用人单位也要有包容心,总有一天会顿悟原来活着就有希望。

生命高于一切,人的价值是自我肯定而不是活着别人的评价和世界中。

师生双方的权益与责任 查看详细>>

王德华:师生之间还是签订一个“权益和责任协议书”吧

导师有哪些权益? 导师除了有晚上12点以后不接学生催论文修改稿电话的权利外,也应该有不被研究生辱骂、甚至威胁的权利。

研究生有哪些权益?研究生有不给导师倒水泡茶的权利,女研究生还有晚上拒绝男性导师单独约谈的权利。

导师有什么职责?导师有责任了解和清楚自己研究生的基础和能力,也有责任给研究生留出谈恋爱的时间的责任。

研究生有什么职责?研究生有保持试验台清洁的责任,有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的责任,也有把中文写通顺、把英文写的符合语法的责任。

就这些吗?在这里只是开个不是玩笑的玩笑而已。(具体内容,请您补充完善!)

李建国:从杨宝德事件看目前的师生关系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对科研活动的价值要有充分的引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显然周姓导师没有做到这一点。况且杨宝德在朋友的劝说下,还不愿放弃学业,我觉的这一品质是优秀特征,不是好吃懒做的纨绔之辈,是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以上几点综合来看,杨宝德的生命消逝,导师的责任很大。不管是从科研活动还是生活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帮助,更谈不上行为世范。取消他的导师资格当然没有问题的,但是我觉得周姓导师还得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为她已经把指导责任变成了雇佣关系,个人看法!

读博不易!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查看详细>>

黄旭:读博不易,且读且珍惜! 

2017年11月份,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布了一项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状况重磅调查,对来自全世界许多国家不同领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这项调查揭示,相对于其他高等教育人口来说,博士生产生抑郁或罹患其它精神疾病的概率是他们的2.5倍,这个数值令人震惊。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士,这句话是真的。如果现在你问我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我会果断回答必须是对科研有兴趣的人。除此之外的其他读博动机,我觉得你都要慎重!

蒋继平:给准备读博和正在读博学子的两个问题

博士是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的工作需要独立思考,同时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还要经常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在具体的操作中, 经常需要重复地做同一个程序, 需要耐心和恒心。没有这些素质和特长, 读博士会是很艰难的。

徐耀:考研读博热背后的冷

学生缺乏判断力是我国教育最不成功的地方。从小到大,小学老师说考上重点初中就万事大吉,初中老师说考上重点高中就万事大吉,高中老师说考上重点大学就万事大吉,大学老师说考上研究生就万事大吉,硕士导师说考上博士就万事大吉,这个语重心长的劝学之道,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把孩子们引导到一个非常狭窄的道路上,而孩子们却以为道路的那端是乐土。

如何当好导师 查看详细>>

徐耀:当好导师三原则

导师做事“正”,不怕学生心思“歪”。

……导师和学生,都不必对另一方曲意奉承。导师应该善待学生,学生也应该理解导师。其实当导师也没什么难的,怪怨评价体制,是转移矛盾,自己走得正,怎么会有问题?

张忆文:我的博士生导师

常听说现在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所以戏称导师为老板。但在我导师的门下,这些绝对不存在,因为,我读博五年多,从来没有为我的导师做过一件私事,哪怕是最简单的报账,跑跑腿的事情,我都没有做过。

导师与研究生矛盾根源浅析 查看详细>>

李明阳:权力乎、能力乎?导师与研究生矛盾根源浅析

一个网络非常流行的女研究生介绍如何选择导师的帖子十分火爆:“找导师就是要找学术资源多、行政权力大、人脉广的导师,最好是戴帽子的学校、学院级双肩挑领导。这样,发小论文、拿国奖、出国留学、找工作都不是问题!”话讲得有点直白,但是很大上反映了研究生求学的功利之心!

因此,师生矛盾的根源与其说是导师权力过大,还不如说是导师能力不足,难以达到功利化年代研究生的理想目标。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可以肯定,研究生求学的功利之心也在水涨船高。当导师的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功利化目标的时候,师生矛盾必定要进入一个高发期。

如何构建师生关系 查看详细>>

王善勇: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应该很简单,只要你能抓住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从导师的角度讲,你一定要清楚学生跟你读博士这几年最关心,最想要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学生最关心的无非就两件事,一是拿到博士学位,顺利毕业,二是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要想处理好师生关系,学生也要知道导师想要什么? 导师想要什么呢? 导师也是人,导师也要生存和发展。

陈德旺:构建新型博士生博导关系的五点建议

首先,博导不能对博士生期望过高,认为他们能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帮助自己干很多私人的事务。实际上,大部分博士生对毕业忧心忡忡,对就业焦虑不已,能正常毕业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就不错了。博导如果想让博士生帮助处理一些个人事务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征得博士生的同意,要选择哪些学有余力并愿意协助的博士生。

其次,博士生不宜对博导期望过高,认为他们能否毕业,甚至能否找到好工作完全取决于博导。

余建波:论研究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

回忆起来,10多个毕业学生中,有仇恨的有之(极少),路人的有之(不多),以上大概占10-30%,和谐型(大多数),大概能占70%以上。产生仇恨及成为路人的总觉得很正常,因为我是个体,他们是群体,1:N的关系必然会有多种结果的出现。导师极难做到去适应N个的不同性格与需求研究生的要求。所以,导师只能做到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并尽量做到:专业精通、尽力而为,坦然处之。

相关博文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