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背景 更多>>   
    创新中国论坛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与中国科学报社共同发起举办。创新中国论坛联合自然科学、工程科技以及人文社科领域权威专家,旨在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为高校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助力。
 
    为了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和号召,为了更好的弘扬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精神,为了更好的展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为了给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了促进土木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经多方努力,中国科学报社与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筹划发起“第六届创新中国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
论坛介绍 更多>>   
主题:当代中国土木工程创新成果
      土木工程前沿发展与新趋势
      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新思路
 
时间:2016年9月7日
 
地点: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楼二层报告厅
 
主办:中国科学报社
 
联合主办: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协办: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嘉宾致辞 更多>>   
 
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 刘峰松 致辞
 
尊敬的各位院士、与会学者、各界友人:
   大家下午好!
   作为主办单位的代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学报社对拨冗莅临此次盛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金秋的问候!
   创新中国论坛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与中国科学报社共同发起,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近年来,创新中国论坛以两院院士为核心资源,联合了自然科学、工程科技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相继走进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省科技厅等高校与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为全社会层面的创新创造,特别是高校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助力。
    多年来,中国科学报社一直致力于发挥各方力量,努力将创新中国论坛打造成为中国创新主体的“提升平台”“思想平台”“交流平台”与“合作平台”。以此促进各领域的理论发展与科技创新。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也提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其内涵就在于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总理为什么一再强调工匠精神,因为它恰恰是我们的差距所在,是我们距离真正创新的短板所在。
    在土木工程领域同样如此。我国科学工作者秉持创新与精益求精的精神,运用一项项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科技的进步,为人民提供了安全、可靠、舒适的建筑和交通产品,实践并续写着工匠精神的理念。
    为了学习并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指示和号召,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弘扬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精神,展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为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我们筹划发起了本次论坛。
    在此,我要诚挚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长期以来与我们携手同行,为推动我国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科技进步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感谢联合主办单位为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的大力支持!9月10号,北京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而在今年5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也才重温过它“两甲子”的风雨兼程。相约双甲子,共圆交大梦。在1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两所学府“兴学强国”“灌输文化尚交通”,为中国现代交通、民族工业和新兴产业、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培育出无数英才。交大春秋,演绎的恰恰是我们逐梦的足迹,一如我们今天汇聚在这里,飨学术,叙情谊,图发展。
    同时,我也要特别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在论坛筹备中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科学报社作为了解中国科学的第一窗口,将会继续以“打造中国第一科学传媒”为使命,与各界一路同行,忠实记录中国以及世界科技创新的进程,为中国的科技强国梦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最后,衷心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  陈峰 致辞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北京交大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在学校12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北京交通大学欢迎各位院士、嘉宾、专家学者和朋友们走进美丽的红果园,和我们一起共庆交通大学百廿生日。
    土木工程创新论坛的举办意义重大,它不仅浓厚了交通大学学术氛围,为土木工程界朋友以及交通大学的莘莘学子送来最新的相关领域创新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积极推动了国家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院校特别像我们北京交通大学这样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应有自己的贡献,也可以大有作为。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行业和首都区域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以及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机遇,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8月3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来我校视察,对学校取得的以CBTC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他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创新金字招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外,北京交通大学还是首批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近几年,学校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目前拥有国家高水平创新平台、省部级重大科研平台50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增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国家级科技奖励,2个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个主持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与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土木工程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土木工程的创新成为可能。北京交大土建学院土木工程学科在王梦恕院士和施仲衡院士的带领下,为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建设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新轨道工程设计方法,为高速铁路轨道建造及运营提供保障,为长大隧道建造与安全控制、大跨结构等提供技术支持。近几年,学校土建学院获得2个“973”项目,科研经费平均每年1.2亿元,5个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
    希望土建学院师生能够借助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平台,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在土木工程创新上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感谢中国科学报社的信任,将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安排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我们将竭尽全力为论坛做好服务工作,相信土木工程创新论坛能够取得丰硕成果。衷心祝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张文桂 致辞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非常荣幸,西南交通大学能够与中国科学报社,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第六届创新中国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
    土木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土木工程不仅仅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承载起在新的时代,塑造中华民族心灵安放空间的重要使命。
    技术、功能、造型、材料、设备和规模,土木工程在发生变化。不变的是,是土木工程学科,以及土木工程师们在科学与人文、技术和价值之间的、永无止境的探索与互动。土木工程的创新之路,就是以创新之不变应时代之万变。
    今年是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土木工程学科120周年。120年前,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交通大学两大最早源头之一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招收了第一批学生。4年之后的1900年,这批学生成长为中国最早的土木工程师,毕业之后旋即在“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的率领下,参加了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从今天的北京,通往河北的张家口。
    “百年土木,树人百年”。120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先后培养和造就了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物侯学家竺可桢、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潜、周惠久、张维、刘恢先、严恺、林秉南、林同骅、施仲衡、王梦恕、何华武、秦顺全等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工程界权威。这些交大土木人的学业之路、创业之路和奉献之路,就是中国土木工程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
    目前,学校现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2个省部级科学研究基地,在土木工程领域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平台的全覆盖,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共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各项奖励100余项。2014年获批基金总量排名跃升为国内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第二位。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校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制度,让创新成为校内科研工作的主旋律,在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基础研究、探索体制机制、对接国家战略上承担起使命,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在今年五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世界大势所趋,是发展形势所迫,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土木工程这一日趋成熟完备的学科而言,创新的发展点在于将现有理论、技术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大趋势相结合。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推动工程实践进步,也在工程实践经验中得到不断完善。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为基础,怎样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对有限资源、技术条件进行有效利用,合理整合资源,创新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希望能够与在座的专家、学者们就以上问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讨论,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路径与方向,为未来第三个甲子的土木学科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多年来,西南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报社、北京交通大学在土木工程技术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土木工程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等领域有着紧密而丰富的合作。在这里,要诚挚感谢中国科学报社筹划发起本次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盛会,也要感谢北京交通大学为本次论坛筹备做出的大量工作。
    最后,预祝本次“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邀请各位嘉宾莅临成都,莅临西南交通大学交流指导工作!
    谢谢!
新闻报道 更多>>   

第六届创新中国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举行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Forum held in Beijing

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召开 多名院士共商前沿话题

第六届创新中国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在北交大开幕

第六届创新中国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在京开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创新人才需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六届创新中国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在京开幕

中国土木工程创新论坛在北交大开幕

新闻图集
第六届创新中国论坛现场
到会专家与嘉宾
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刘峰松致辞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峰致辞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桂致辞
周丰峻院士做报告
杜彦良院士做报告
尹学军教授做报告
王梦恕院士做报告
陈政清院士做报告
俞孔坚院士做报告
专家与听众互动交流
现场听众
现场听众认真听讲
现场听众提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