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益东等 来源:《PLOS病理学》 发布时间:2020/4/3 10:52:54
选择字号:
Bt蛋白“双杀”进攻通道被发现

 

南京农大供图

4月1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病理学》发表了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一种新型“双通道”杀虫机制,这一机制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吴益东团队发现。

Bt毒素是一种对棉铃虫具有显著活性的杀虫蛋白,我国自1997年开始种植Bt抗虫棉。近年来,田间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Cry1Ac抗性个体频率逐渐增加。论文通讯作者吴益东认为,明确Bt杀虫机制和棉铃虫Bt抗性机理,是开展Bt抗性预警、制订抗性治理策略、开发克服抗性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吴益东介绍,棉铃虫幼虫摄入Bt毒素后,Bt毒素在幼虫中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上识别受体,并与一系列受体蛋白互作后在中肠细胞膜上形成通透性孔道,使中肠细胞破损、脱落,幼虫停止取食并死亡。棉铃虫对付Bt蛋白的一种重要机制就是受体功能丧失,使Bt毒素穿孔效率下降或不能穿孔,导致Bt毒素丧失杀虫活性。

该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棉铃虫ABC转运蛋白ABCC2和ABCC3均为Bt受体,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分别敲除这两个基因,不能获得Bt抗性。但同时敲除这两个基因后获得了超过1.5万倍的极高水平抗性。“这意味着,同时敲除这两个基因会使Bt毒素对棉铃虫的进攻完全失效。”吴益东说。

论文第一作者王敬解释,ABCC2和ABCC3是一对结构高度相似、功能相互重叠的Bt受体,Bt毒素在寻找受体发起攻势时,相当于获取了深入敌营的“双重通道”。因此,棉铃虫缺失ABCC2和ABCC3中的任何一个受体均不影响Bt的杀虫效果,从而限制了棉铃虫在ABCC2和ABCC3通路上的抗性进化能力。

棉铃虫和Bt毒素的攻防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的复杂关系。在Bt毒素对棉铃虫“双通道”杀虫机制的压制下,棉铃虫可以避其锋芒,在Bt毒素进攻薄弱环节进化出新的抗性机制。

吴益东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棉铃虫为削弱Bt杀虫能力进化出的2种抗性机制:一种是棉铃虫Bt受体HaCad(一种钙粘蛋白)通过基因缺失突变,另一种是四跨膜蛋白TSPAN1通过L31S点突变,在这两种情况下,棉铃虫通过丧失HaCad的受体功能或增强肠道修复能力,使Bt抗性显著增强。

团队的研究还发现,我国棉铃虫田间抗性个体携带的抗性基因在2010年前以HaCad突变为主,2013年后以TSPAN1点突变为主,尚未在田间检测到ABCC2和ABCC3突变,其中原因,可能正是这次的研究所揭示的,是ABCC2和ABCC3这一对功能冗余的受体为Bt毒素的进攻提供了相互并联的“双通道”,因此捆住了棉铃虫利用这一对受体发生变异而逃逸攻击的“手脚”。

Bt毒素“双通道”杀虫机制的揭示不仅对Bt作用机理和害虫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也为开发新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启示,这意味着新一代Bt棉花可以通过聚合多个不同的Bt杀虫基因,对棉铃虫形成“多通道”杀虫机制,从而有效延缓棉铃虫Bt抗性的进化速度。(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晨 许天颖)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842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