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跃思等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发布时间:2018/3/19 12:14:43
选择字号:
氨气浓度观测和干沉降研究取得进展

 

氨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在气溶胶成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引发重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关键前体物。氨来源复杂且在大气中相态转化多变,我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尚未对氨排放进行有效管控,是一种非约束性污染物。过去十几年,卫星观测到全球主要农业区的氨气柱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近地面氨气观测资料在区域尺度上较为缺乏。我国氨排放量大,空间分布不清晰,来源存有争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团队于2007年引进意大利被动扩散吸附技术,并在华北地区组建了10个站点的研究网络,长期开展氨气浓度及干湿沉降观测。2015年,该团队博士潘月鹏将研究网络扩展到全国不同下垫面类型的53个站点。观测发现,我国北方氨气浓度显著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在不同区域内,城市站点观测到的氨气浓度与农田站点相当,且显著高于森林、草地和高山等站点。研究证实,华北是我国氨气最大的“热点区”,浓度异常高,空间覆盖范围广;华北氨气沉降量不足氨排放的一半,区域大气氨已经过饱和,且可能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该研究提示氨气减排不仅需要考虑农(牧)业氨,非农业氨(尤其是工业)排放也需要关注。同时,城市内高浓度氨气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所在氨气浓度观测和干沉降研究中取得进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