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巨晓棠等 来源:《科学报告》 发布时间:2014-5-5 15:05:37
选择字号:
石灰性低碳旱作土壤N2O产生机制阐明
 
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巨晓棠课题组经过持续研究发现,氨氧化是石灰性低碳旱作土壤氧化亚氮(N2O)产生的主要驱动因素,相关成果发布在《自然》旗下的《科学报告》上。
 
欧洲科学家的主流观点认为,N2O的产生主要是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而这种结论大多是在欧洲高碳高湿土壤上获得的。自2000年以来,巨晓棠教授深入开展了集约化石灰性低碳旱作土壤N2O产生机制的研究,于2011年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率先提出了石灰性旱作土壤N2O主要来自铵态氮肥(或尿素态氮肥)硝化作用的观点。经过十余年潜心试验研究,此篇《科学报告》文章证明在铵态氮肥(或尿素态氮肥)大量施入土壤后,氨的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并积累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亚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诱发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且这些过程能被硝化抑制剂有效地阻止。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低碳旱作土壤可以通过避免一次性向土壤中施入高量铵态氮(或尿素态氮)减缓硝化作用速率,从而起到N2O减排的目的。
 
该成果是巨晓棠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持续资助下取得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之一,对全球广泛分布的此类农业土壤的N2O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研究工作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平原农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的产物比及调控机制”,面上项目“添加碳对累积硝态氮的固持及减少损失的机制”“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的产生机理”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氮素总通量和氮饱和度的原位研究”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萧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