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琛等 来源:《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1 16:45:09
选择字号:
三峡消落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差异探明
 
日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对人工植被恢复和自然恢复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质量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所产生影响的差异。相关成果发布在《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上。
 
据了解,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高度后,在库区两岸形成高度差达30米的消落区。受库区反自然节律的水文条件,以及长达半年之久淹没的影响,消落区原有植被因无法适应现有环境而死亡,进而使该地出现“裸凸”地带。
 
目前三峡库区消落区自然恢复的植被,主要以草本植物,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而人工植被恢复区植被则包括草本、灌木和乔木等。该园系统生态学科组博士叶琛在研究员张全发指导下,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区人工植被恢复区(包括忠县、万州和秭归)与自然恢复区的土壤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机制。
 
科研人员发现,自然恢复区拥有较高草本植物覆盖度的土壤,它的土壤质量指数较高。这主要因为较高覆盖度的草本植物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氮含量,同时草本植物拥有大量的较细的根系,根系分泌物能够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而提高土壤的质量。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三峡库区消落区高盖度的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土壤恢复潜力。(来源: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