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deki Enomoto 来源:《自然—神经科学》 发布时间:2012-8-27 15:09:57
选择字号:
细胞“抄近道”形成肠神经

                 




 
日本研究人员8月19日报告说,他们发现实验鼠受精卵的肠神经前体细胞通过“抄近道”移动,高效形成肠神经系统,而不是像此前认为的那样——前体细胞从口腔沿消化道向下移动,从而形成肠神经系统。
 
研究者认为,这一新发现有望促进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研究。
 
肠神经系统是纵贯胃肠消化道的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即使大脑没有发出指令,也能调节胃肠消化道的功能,有“第二大脑”之称。
 
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榎本秀树领导的小组,19日在英国期刊《自然—神经科学》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通过改变实验鼠基因,使实验鼠受精卵的肠神经前体细胞能够合成在紫外线照射下改变颜色的荧光蛋白,再借助活细胞成像技术进行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在卵细胞受精后11天左右,小肠和大肠的某些部分平行分布时,会有细胞群“抄近道”横穿两者之间的膜从小肠进入大肠,这些细胞成为形成大肠内肠神经系统的“主力军”。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细胞无法“抄近道”移动到大肠,就会出现类似先天性巨结肠的神经缺损。他们认为,如果能确定细胞群移动时所必需的蛋白质,就可以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患儿会出现肠神经缺损,导致肠道的一部分无法发挥作用。(来源:新华社 蓝建中)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