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id Artis 来源:《自然—医学》 发布时间:2012-3-30 11:08:13
选择字号:
肠道寄生菌有助过敏性疾病治疗
 
美国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曾在他的《自我之歌》这首诗中写到“我包罗万象”。他虽然是作比喻,但字面上的意思却是正确的。每个人身体的肠道内都携带着超过100兆个细菌,是自身组成细胞数的10多倍。在人类和内部细菌间形成的共生关系可使人体和细菌共同获益。
 
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副教授David Artis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发现这些共生细菌有可能在影响和控制过敏性炎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发表在3月25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杂志上,表明以免疫细胞对肠道寄生菌的反应作为靶标或许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过去的研究表明选择性操纵共生菌群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新研究就是基于此而展开的。Hill 说:“对人类患者所做的研究表明改变共生菌群或是接触广谱的抗生素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全身过敏性疾病。此外,过往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表明共生菌可以影响肠道局部免疫细胞。然而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共生菌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尤其是调控过敏性炎症的宿主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却还并不是很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Artis和同事们集中研究了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反应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对小鼠给予广谱口服抗生素清除了其体内某些类型的细菌,随后检测了对于血液中循环嗜碱性粒细胞的水平的影响。在这一过敏性炎症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治疗导致了嗜碱性粒细胞反应显著增强,嗜碱性粒细胞介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显著增高。此外,还观察到过敏疾病的重要调控因子血清IgE水平增高。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让小鼠接触尘螨变应原(HDM),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血液和淋巴结中显示出了更高嗜碱性粒细胞反应,并且肺中随炎症增高过敏反应也随之增强。
 
而在无菌环境中饲养的无菌小鼠因缺乏所有的共生细菌,当接触HDM时也显示出了与抗生素处理小鼠相似的反应。这一发现表明共生菌衍生信号对将正常嗜碱性粒细胞数目维持在稳态起重要作用。
 
Artis和同事们还发现血清IgE浓度和循环嗜碱性粒细胞数目受到B细胞内源表达的骨髓分化因子88 (MyD88)的限制。MyD88蛋白已知在识别细菌原性因子中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来源于共生菌的信号是通过IgE发挥作用,限制骨髓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前体增殖来控制循环嗜碱性粒细胞数量。
 
所有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共生菌群影响和控制了嗜碱性粒细胞的反应,由此来影响了对我们环境中变应原的反应。
 
“确定共生菌、嗜碱性粒细胞和过敏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揭示了阻断或抑制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几种未来靶向治疗新途径,”Artis指出。进一步研究和鉴别这些共生信号对于其他与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慢性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Artis和他的同事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与共生菌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鉴别出特异的共生菌丛和共生菌信号或将有益于调控循环嗜碱性粒细胞群,推动开发出新的益生素或其他共生源性治疗,”Artis说。此研究清楚表明在人体内的细菌群或许发挥了从前未曾意识到的功能和价值。(来源:生物通 何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