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 Y. Zhang 来源:《欧洲物理期刊A》 发布时间:2011-6-13 11:20:40
选择字号:
天体X射线暴中关键核反应研究获进展

图1 恒星内部热核演化简图(局部)
 

图2 17F+p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及R矩阵拟合
 

图3 本工作14O(α, p)17F反应率与之前比较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最近在低能核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逆反应动力学方法(也就是17F次级束轰击质子靶),通过17F+p共振弹性散射,研究了复合核18Ne共振态能级的性质,这对于计算发生在天体X射线暴中关键核反应14O(α, p)17F的反应率具有重要意义。
 
14O(α, p)17F反应被认为是恒星爆炸性热核燃烧过程中核素从热的CNO循环(HCNO)中突破出来,进入到快质子俘获rp过程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反应(如图1所示)。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类突破反应(breakout reaction)的反应率研究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因为这对于理解rp路径上能量产生、核素合成及其在爆炸喷出物中的丰度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验是在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1上完成的。科研人员利用RIBLL1提供的能量为72 MeV的17F次级束流轰击10.5 mg/cm2的聚乙烯[CH2)n]厚靶,选用两套硅多条望远镜探测器系统探测反冲粒子,测得17F+p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如图2所示。实验中观测到18Ne核激发能在7.05 MeV处的一个双峰结构。基于R矩阵理论分析,首次指定这一双峰结构为:7.05 MeV(J =2+)和7.12 MeV(J =4+)。另外,基于该实验数据及R矩阵分析,指定7.34 MeV能级的自旋宇称值为2+,证实了之前B. Harss等人2+的结论[PRC65(2002)035803],而否定了K.I. Hahn等人1-的推断[PRC54(1996)1999]。这项研究计算的14O(α, p)17F的反应率比之前的结果大很多(最大可达1.9倍,如图3),表明这一关键反应比原来预想的更容易从热CNO循环中突破出来进入到rp过程,从而在爆炸过程中形成更多更重的核素。
 
研究结果在《欧洲物理期刊A》(Eur. Phys. J. A)发表上。(来源: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