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杰等 来源:《应用化学》 发布时间:2011-4-7 14:49:46
选择字号:
质子触发螺旋体结构转化研究获进展

 三螺旋体和单螺旋体在水介质条件下的可逆转化

螺旋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作为生物结构中常见的基本单元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构筑螺旋超分子结构并研究其在环境扰动下的结构转变,对揭示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杰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利用羧基取代的新型柔性联吡啶鎓盐,基于氢键作用构筑了分别具有单股螺旋和三股螺旋结构的超分子组装体,通过控制pH值成功实现了三螺旋体和单螺旋体在水介质条件下的可逆转化,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羧基间氢键模式对螺旋体转化的重要影响;同时发现,伴随着螺旋体结构的转化,化合物呈现出有趣的质子响应的发光行为。相关结果已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149-1153)。
 
该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具有优良光电化学活性的紫精/联吡啶鎓衍生物,围绕新型紫精/联吡啶鎓基多功能分子组装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实现了多类功能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如利用含潜手性基团的紫精衍生物并结合氢键作用实现了手性水合超分子螺旋体的构筑(Chem. Commun., 2009, 59-61)、合成了具有选择性客体吸附和指示能力(Chem. Eur. J., 2009, 15, 11890-11897)及具有客体依赖性荧光响应能力的分子组装体(Chem. Commun., 2011, 47, 2667-2669)等。(来源: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