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力等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0-10-28 17:15:38
选择字号:
NP394神经元控制果蝇趋避光行为
 
近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力课题组龚哲峰副研究员等人关于发现果蝇幼虫中央脑的两对神经元足以调节果蝇幼虫对于不同光强条件的偏好行为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增加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会促进幼虫的避光行为,而抑制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则能够逆转幼虫的避光行为为趋光行为。这项工作是在偏好行为的神经回路研究中第一次将神经元回路延伸到第三级神经元,为揭示果蝇幼虫光偏好行为乃至于其他偏好行为的神经元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动物行为是具有相当灵活性的,可以随着环境,营养状况,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大幅度调整变化。但是,外在和内在的条件是如何改变动物的天性的?其神经基础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了解。高等动物包括人类,其行为习性和偏好都会随着外在因素如环境以及内在因素如年龄之类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比如,人类的爱和恨,常常会随着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变化而发生转化。与此类似,无脊椎动物如果蝇的幼虫,随着年龄的变大,那些年幼时曾经喜欢呆在黑暗处的幼虫在年长后会偏好光线充足的地方。这种行为的变化可能是为了适应自身的需要---年长的幼虫需要离开他们年幼时一直需要的食物(它们呆在食物里面光线不足的地方)而寻找明亮处适合结蛹的地方。
 
偏好行为是动物的最基本行为之一,但是对其神经元回路决定机制的了解却相对很少。在果蝇幼虫的避光行为中,人们对感受光信号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和次级视觉信息处理神经元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下游的神经元回路尚不清楚。
 
经过将近4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懈的努力,龚哲峰副研究员等发现果蝇幼虫中央脑的两对神经元足以调节果蝇幼虫对于不同光强条件的偏好行为。通过检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位置关系并结合功能钙成像技术,他们发现这两对神经元属于果蝇幼虫视觉信息处理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
 
此项工作的研究则表明,果蝇脑中两对神经元控制着避光/趋光这两种行为偏好之间的转换。在果蝇幼虫里抑制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那么即使是年幼避光的幼虫也会变得趋光,而激活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则即便是年长的的幼虫也会变得避光。这两对神经元,也就是所谓的NP394神经元,直接和控制果蝇节律行为的腹侧神经元形成突触并从那里接受输入,而后者则从幼虫的视觉器官(Bolwig’s organ)那里接受输入。功能钙成像的结果表明,敲除腹侧神经元以后,NP394神经元对于视觉刺激的反应更加强烈,这一方面表明NP394神经元确实是和腹侧神经元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联系,另外也表明腹侧神经元对NP394神经元起着抑制的作用,而且腹侧神经元并非是视觉信息进入NP394神经元的唯一通道。
 
纽约大学的NinaVogt博士和Desplan教授对这项工作的评价是,这项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于动物大脑是如何解释视觉线索的理解,同时也向着全面解析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本能行为的神经基础迈进了一步”。(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科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