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钧 来源:《地学前缘》 发布时间:2009-1-4 11:30:49
选择字号:
全球温度变化的热力学平衡和最新发现
 
2008年12月,湖南衡阳的蒋钧工程师和南华大学唐耀庚教授在核心学术期刊《地学前缘》2008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全球温度变化的热力学平衡和最新发现》的论文。
 
该论文在原创的生物圈热平衡理论的指引下,从全球冷暖的角度把能源分为趋热型能源、趋冷型能源、中性型能源三种类型,并以2006年的能源数据为基础,发现人类使用矿物燃料和核能所排放的热量,理论上可使冰雪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3.5毫米,或者可使大气对流层温度每年升高0.11℃。该发现表明,人类使用能源所排放的热量,大部分融化了冰雪导致海平面上升,小部分则加热了对流层,能源热量因素已成为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1991—2000年的十年期间,人类共消耗了903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排放了377亿亿千焦的热量。在此期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25毫米,这需要0.903亿亿千克的冰融化成水,这一过程需要吸收302亿亿千焦的热量;与此同时,对流层温度上升了约0.2℃,这也需要77亿亿千焦的热量来加热对流层。77+302=379,这与人类使用能源所排放的377亿亿千焦的热量基本相等。
 
该论文提出的理论和发现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由于能源热量因素可以对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现象作出比较准确的计算和解释,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吗?有关“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是否应该被“低热经济”的概念所替代?牛羊和湿地所排放的甲烷气体真的会导致全球变暖吗?核能和地热能源也属于趋热型能源,其所排放的热量是否同样也会造成全球变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读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