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爱平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5/17 21:04:37
选择字号:
突破!我国自主培育蓝思猪品种通过审定

 

5月17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教授李奎团队联合山东蓝思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国内机构自主培育的高效优质蓝思猪配套系日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蓝思猪配套系的选育成功,打破了种猪高度依赖国外的局面,标志着我国种猪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也为我国开展猪种改良提升提供了重要技术和宝贵经验。

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4%、46%,但用于商业化生产的猪种9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自主培育的高效优质型种猪严重缺乏。培育出育种效率、生产性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化种猪,是突破生猪种业瓶颈的关键。

2010年起,李奎团队联合国内机构组建“蓝思猪配套系育种协作组”。

“我们团队先后从英国引进英系大白原种猪,从美国引进美系大白猪、美系长白猪、美系杜洛克猪和美系巴克夏猪,建立了超过2000头的原种猪繁育群体,开展了蓝思猪配套系选育工作。”李奎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加快选育进展,该团队研发了一系列针对蓝思猪配套系的种猪育种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系统,集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基因组育种技术,将生长、繁殖和免疫基因相关的一系列分子标记专利,应用于蓝思猪配套系的选育工作中,实现种猪的早期精准选育,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时间,提高了育种的准确性。

历经14年的科研攻关,该团队成功培育出3个蓝思猪专门化品系,分别是蓝思I系、蓝思II系和蓝思III系。经第三方机构测定,蓝思猪配套系商品猪料重比、达100公斤日龄、胴体瘦肉率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较引进原种有显著提高,抗病性能显著提升,肉质风味优良,有望替代现有进口种猪品种,成为主流的商业化猪品种。

“未来蓝思猪配套系育种协作组在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基础上,会适当增加配套系的数量,并持续进行选育,稳步提升肉质等特性,加强推广应用,提升华系种猪市场占有率。”李奎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推出论文&基金全新活动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