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1 8:27:51
选择字号:
江帆:解决儿童早期发展问题有助长远健康

 

●本期主题:儿童青少年健康

●访谈对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江帆

  ?

江帆(受访者供图)

儿童心理问题疾病负担加重

记者:目前我国儿童主要的疾病负担是什么?如何避免儿童伤亡?

江帆:202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已降至6.8‰,达到历史最低值,已经优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中位数水平。但我国儿童人群基数大,在此水平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绝对数仍然很高,排在全球前十位。同时,缩小地域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仍然是我们重要的任务。

数据显示,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缺陷疾病和新生儿疾病。产儿一体预防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及5岁以下儿童疾病预防是未来重要方向。为了预防新生儿早亡、出生缺陷以及其他疾病,儿童保健的关口要前移到产科,要做到产儿联动,在孕期甚至备孕阶段,儿科医生、儿保医生就要与产科医生合作,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健康管理。

5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为伤害,主要为道路伤害和溺水。伤害防治的核心是预防,但是伤害的发生往往都在医疗机构之外,因此降低伤害的疾病负担更需要在社会层面构建预防体系,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在防止儿童溺水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家长的监管,尤其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加强成人监管的难度很大,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强水体防护,尤其是离村庄较近的湖泊、河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人群居住密集区域的水体防护管理。

在道路安全方面,我国不断完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但针对儿童乘客安全保障领域的立法还需不断完善。例如,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以及乘车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与落实;对于在我国更为普遍的摩托车、电动车车载儿童的安全帽佩戴管理,也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加以规范。

在之前发表的《柳叶刀妇幼健康重大报告》中我们曾总结过,跟儿童伤害相关可干预政策层面的措施大概有27项,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覆盖了17项左右,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

除了死亡率,我们还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精神健康方面的疾病负担由199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位,这与很多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因此,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防治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守门人,要在儿科医生的培养体系中融入精神心理疾病相关内容,这些是我们现有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中比较薄弱的。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儿童精神医学的专科建设,不仅在精神专科机构,还要在儿童医疗机构建设精神心理学科。当然,心理疾病的防治还需要医院、学校、家庭三级联动,共同应对儿童精神健康问题挑战。

应对超重,要“管住嘴、迈开腿”

记者:如何应对儿童超重问题?

江帆:我国超重的儿童比例由1990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20%,这一趋势直接加重成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负担。我们常讲“管住嘴、迈开腿”,对于儿童来说,首先是如何“管住嘴”,这与成人的“管住嘴”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大多数情况不强调单纯“节食”,而是更注重引导家长帮助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儿童天生偏好甜食,过早适应含糖食物,成年后他们就会更喜欢甜食。现在市面上含糖饮料很多。有些含糖饮料,广告宣传含有对儿童健康有益的益生菌,但实际上食品中的成分并没有达到医学上的健康效益,甚至因为含糖量过高对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广告宣传会对家长和孩子产生误导。因此需要加强对含糖食品、饮料及其宣传的监管。

我们也关注到一些国家在推行糖税,对含糖的饮料食物加税提高价格,增税部分用来改善公共设施,促进儿童健康。我国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举措,在人群层面解决肥胖控制及相关问题。

记者:据您了解,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运动量如何?如何督促儿童“迈开腿”?

江帆:我们团队特别关注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主要研究“睡”和“动”的问题。不同年龄儿童生活方式的风险有不同特点。

年幼儿童天生好动,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吸引成为久坐的最大风险。以上海数据为例,有近75%的3岁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由此可见,久坐行为在低龄儿童中非常普遍。该数据和发达国家接近,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

屏幕暴露不仅会导致孩子视力问题,与屏幕暴露相伴的久坐还会导致肥胖等代谢问题,甚至对儿童脑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我们最新研究发现,3岁前屏幕过度暴露会直接影响孩子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对孩子的认知发育和心理行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2岁以前要避免接触屏幕,2岁以上儿童屏幕使用时间要限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除了屏幕暴露,课业负担是久坐以及身体活动不足的最大风险。我国积极推行的“双减”政策,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有时间参加其他有益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有效安排孩子作息不仅对其身体有益,对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也有益。这一系列工作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还需要学校落地政策,更需要家长配合,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迈开腿”。

记者:据您了解,学校在加强学生体育活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江帆:教育部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个小时户外活动,即“阳光活动一小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阳光活动一小时,最近我看到人们呼吁课间10分钟让孩子真正动起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行动。

这些工作要明确儿童青少年是主体,要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不愿意动,再多政策举措都难以发挥作用。运动要成为年轻群体的时尚,帮助他们从小建立身体活动的良好习惯,同时社区、学校提供更多适合儿童、能够激发儿童动起来的环境。例如,把楼梯设计成钢琴琴键,孩子就会更愿意走楼梯。学校和社区要提供更多适合儿童青少年的活动场地。

城乡差异给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挑战

记者:城乡差异会给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怎样的挑战?

江帆:卫生公平性是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城乡差异确实是卫生公平性中的重点所在。这一特点无论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儿童死亡率指标上,还是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儿童早期发展指标上都有体现。

我们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的研究,对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儿童发展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风险率是东部地区2倍以上,并且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目前政府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这将从系统上解决城乡差异问题。在此基础上,不同领域还需要有一些针对性方案。例如今年4月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启动的全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就是专门解决儿童早期发展城乡差异问题的,这将从提升人口素质角度助力乡村振兴。

该项目涉及全国各省份,尤其是西部以及农村地区,其目的就是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循证措施融入基层妇幼保健体系,同时通过多部门联动,在社区、乡村构建一个提升家长养育技能的服务保障网。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领导下,目前组建了一个国家级专家团队,希望能够为推动这一极为重要的工作提供专业力量,为提升国家人口综合素质而努力。

记者:与《柳叶刀》的合作中,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江帆:与《柳叶刀》的编辑团队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我最大体会是《柳叶刀》的使命驱动,让医生和卫生研究人员更多地跳出卫生系统思考健康问题,从系统层面去思考解决健康问题的策略。《柳叶刀》一直在引导医生从解决个体的健康问题入手,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社区群体健康问题,从关注诊室里面某一个病人到关注社区,甚至这个社区是无国界的,是全球的。通过推动影响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的政策发展,帮助提升人类的健康。

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我,我们团队、学生都受到了影响。我们医生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探索疾病的机制,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社会环境、气候变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给健康造成的影响。正是因为健康研究范畴的大尺度以及日新月异,所以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

记者:今年是《柳叶刀》创刊200年,您想对《柳叶刀》说什么?

江帆:我想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送给《柳叶刀》,“光而不耀,静水流深”,光芒虽然熠熠但从不张扬,水流看似平静但充满力量。《柳叶刀》闪着光芒,但并不耀眼,还能温暖别人;看上去波澜不惊,但蕴藏着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