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8 21:54:18
选择字号:
中国学者创新鼻咽癌治疗模式

  

马骏、孙颖教授团队  陈鋆供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孙颖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大型前瞻性3期临床试验,首次建立鼻咽癌放化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的新模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柳叶刀》。

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70%以上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局部区域晚期,治疗效果差,需要使用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卡培他滨是一种临床使用多年的经典化疗药,与传统化疗使用最大耐受剂量治疗肿瘤不同,通过低剂量、长时间口服的“节拍式”给药卡培他滨可使其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血药浓度,从而可在持续抗肿瘤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尤为适合放化疗结束后患者的维持治疗。

马骏团队于2016年牵头开展“节拍式”给药卡培他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共招募了406名高危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该研究于今年顺利完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根治性放化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一年的模式将3年无瘤生存率从75.7%提高到85.3%。同时,该模式安全性良好,与既往传统化疗约40%至80%的严重毒副作用发生率相比,该模式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仅为17%,患者可耐受。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一年的总费用不足5千元,并且为口服治疗,用药方便,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其性价比和普及性不言而喻。”马骏表示,该模式在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的同时毒副作用低,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有利于向基层推广和开展治疗。

据了解,1998年,国际指南推荐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后接受3个疗程的高强度传统辅助化疗。但马骏团队认为,该方案毒性大、患者难以完成,并通过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发现该方案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患者治疗的毒副反应和经济负担。相关研究2012年发表于《柳叶刀·肿瘤》。该文章发表次年即被国际指南采纳,改变了国际上沿用了15年的传统辅助化疗这一教科书式方案。

针对该何时启动化疗,马骏团队提出应将化疗提至放疗前进行,即诱导化疗,因为大量患者在放疗前即已出现全身微小转移灶,且放疗前患者身体状况好。对此,马骏团队通过第二项研究证实了诱导化疗的有效性。相关研究于2016年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国际指南再次采纳了该研究成果,诱导化疗成为了首选的化疗时机。

但是,上述诱导化疗使用了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的三药方案,虽效果好,但毒性大、难以在基层推广。如何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减低毒副作用发生率,成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对此,马骏团队提出了“吉西他滨+顺铂”的两药静脉化疗新方案,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该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远处转移风险,且治疗期间毒副作用较小,相关研究于2019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国际指南也将“吉西他滨+顺铂”作为首选的诱导化疗方案。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解决根治性放化疗后患者疾病进展的问题。在同期刊发的社论中,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Robert Kerbel认为,该维持治疗新模式可改变临床实践,在为高强度放化疗后的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也建立了方便可及的、可惠及基层的抗癌模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1123-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