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侯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5/12 15:30:36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西北太平洋—南海区域典型季节有效波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彭世球团队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南海区域典型季节(冬、夏)有效波高的长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气候动力学》。

研究人员构建了覆盖东印度洋—南海—西北太平洋的海气耦合模式和波浪模式,形成一套东印度洋—南海—西北太平洋的长期风—浪数据集(1981~2014,34年)。该数据集的水平分辨率为0.25°,包含海表10米经向风和纬向风、海表气压、有效波高、平均波长、平均波周期和平均波向等要素。基于该数据集,对西北太平洋—南海区域典型季节(冬、夏)的有效波高长期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该研究表明,对于冬季的情况,有效波高年际变化剧烈的区域分布在南海北部和菲律宾群岛东面太平洋,并通过菲律宾反气旋与ENSO事件遥相关: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强暖(冷)事件引发菲律宾反气旋(气旋)并削弱(增强)东亚冬季风,从而导致南海北部和菲律宾群岛东面太平洋的波高减弱(增强)。另外,南海北部和日本东面太平洋的波高变化受阿留申低压(AL)的影响,呈东北—西南的“偶极子”形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即随着AL中心东移和强度增强,中纬度太平洋的西风增强且波高增高,而南海北部的东北季风和波高则减弱。

对于夏季的情况,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波高变化主要受到强台风活动的控制,而南海中南部的波高变化则受到南海夏季风的影响,两者皆表现为年际变化且受ENSO的调节。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1-05636-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