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3 10:27:29
选择字号:
刘颖:在科研的精神世界做自由国王

近日,公益科普活动“巾帼之美-女性科技论坛”在京举行。“80后”女科学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从大学到走上科研岗位的奋斗历程。

刘颖在分享中谈到,自己自幼就对生命充满好奇,大学报考时更是只填报了生命科学一个志愿。但自己的“生命科学博士之路”最初并不顺利,在艰苦地坚持和付出后终于得到回报,她觉得科研让她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有希望”。

经过刘颖本人授权,现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刘颖

人物名片:刘颖,首届“科学探索奖”得主。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2006~2011 年留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3年底入职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细胞应激与稳态调控研究室主任。

要点提示:

· 从小对生命充满好奇,中学的实验课让我和生命科学结缘,考大学只报了“生命科学”一个志愿。

· 出国留学上课跟不上,每天反复听课程录音,学习到凌晨。

· 在实验室拿到不理想的结果,并没有特别沮丧,反而更有兴趣。

· 诺奖得主“捧场”获奖纪念,开始对“世界的边界才是我们的边界”有了理解。

· 在异国他乡领奖时唱起国歌,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 做科研最大的感受是,生命科学研究本身带来非常多的乐趣。

以下为刘颖演讲实录(有删节)

当我被问到我想要分享的主题是什么的时候,脑海中闪现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因为我希望大家一直能够保持着对宇宙、对生命最原始、最纯粹的好奇心。

我们很小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我小时候就经常会想:树叶为什么到了秋天会变黄、脱落?我也很喜欢蹲在地上去观察蚂蚁,看他们是如何发现食物、召唤同伴、把食物分成小块然后再一起排着队运回家。

我觉得生命是非常神秘的,我对他们有太多的好奇。直到中学的一次实验课上,我们把一根香蕉捣碎,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步骤分离出香蕉的DNA。当我看到香蕉纤维状的DNA大量出现在试管时,那一刻在我的心中是非常神圣的。我想也就是在那个时刻,坚定了我学习生命科学的信念,让我和生命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只填报了生命科学作为唯一的志愿,并且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去美国留学,继续生命科学研究的深造。

出国读博士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虽然申请的是全奖,这些学校的申请费加在一起,对于工薪阶级的父母而言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我爸也提出过质疑,他觉得女孩子留在国内好好找份工作,安安稳稳结婚生子挺好的。但我知道我对科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妈妈在当时很坚定地支持我,让我最终得以成行。

飞去美国的航班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当航班在夜晚降临在美国达拉斯的时候,整个城市华灯初上,我站在那里满是无助感和疏离感。

刚到美国时,我在学习、生活上都很不适应,花了很久时间才适应。那时候每天一大早要去赶校车、去学校上课,下午和晚上去轮转的课题组做实验。到了晚上,还要再把白天课程的内容重复放几遍——因为老师语速非常快,上课时根本跟不上——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一直学习到凌晨。

有的时候实验做晚了,就赶不上回家的最后一班校车。走过杂草丛生的荒地自己一个人回家。所以在美国的前几年,各方面都很难。但我一直在跟自己说,我希望自己勇敢一点、努力一点,我想看看我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在美国读博士的前两年,科研也不很顺利,接连做了几个课题,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所以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就是,到了晚上十点、十一点,我在实验室拿到一个与最初预想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但我并没觉得让我特别沮丧,反而感觉生命科学研究越来越有趣。它对我像是一次次的智力挑战,需要我不断去假设,然后通过设计实验、开展实验、拿到实验结果后去验证、修正假设,然后再一轮实验。在每一次等待这些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我都充满着希望。

在博士二年级下半学期,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并开始寻找导致这个现象的蛋白质。由于实验材料保存时限很短,所以每当拿到材料之后都要“连轴转”完成一系列的实验。在那段时间,在实验室熬通宵成为常态。

所有的坚持不懈,最终都有回报。在我追寻了大概两个多月以后,我还是发现了那个蛋白质,我们的科研成果也很顺利发表了。

科研教会我一件事情是,不是因为有了希望你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你才会有希望。

因为博士研究期间的这些成果,我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的优秀博士生奖。到斯坦福领奖时,包括1980年因重组DNA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保罗·伯格教授在内的斯坦福生物化学系的几位创系人为我颁奖——我出生于一个小城镇,在我此前的这么些年里,我从来没有或者说我不敢想象在我的人生中还能有这样的时刻。所以我觉得这些年的经历、在科研上的成长,让我越来越理解那句话:“世界的边界才是我们的边界”。这让我敢于去追寻我自己的星辰大海,去设想自己未来的种种可能。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时刻,是我在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时,去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去领奖。因为当时已在国外待了多年没有回国,在总领馆领奖时,现场突然开始放起国歌,然后所有领奖人一起唱。真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开始流眼泪。那是我在异国他乡第一次真正感觉到我作为中国人的那种归属感和责任感。

因为这些经历,我在哈佛大学做了一年多博士后,坚定地选择了回国,在北京大学创建自己的实验室,做感兴趣的研究。

这么多年科研做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命科学研究本身给了我非常多的乐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我从事科研的时候,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我是这精神世界的自由国王。那种感觉,非常的爽。

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因为这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我的各方面精神状态、人生的状态很好,我觉得这份工作能够很好地去反哺我的生活。比如我也在不断去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包括长跑、包括做一些蛋糕装饰去做裱花,最近又开始迷上了跳舞。另外,我也会非常开心地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这让我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人生,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生命科学研究让我找到了一个精神上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当下的社会处于一种高压、高速、不停旋转的状态中,大多数的人可能就是被动地随波逐流,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开始对生活疲倦、麻木,所以相比很多人,做科研让我有一个精神依靠,能够让我在这种现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

所以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个社会上的某些标准,包括大众的眼光有时候是很难忽视的,但我还是希望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心中能有一杆秤,你能够对自己期望的生活和期望的工作做出一些取舍。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坚持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希望你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