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4 9:29:08
选择字号:
钟章队委员:打造京津冀国际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data-cke-saved-src=http___01imgmini.eastday.com_mobile_20200527_20200527070829_7db3a11655a8961cea727fd381a75ba1_2.jpeg&refer=http___01imgmini.eastday.jpg src=http___01imgmini.eastday.com_mobile_20200527_20200527070829_7db3a11655a8961cea727fd381a75ba1_2.jpeg&refer=http___01imgmini.eastday.jpg

钟章队

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深入发展,轨道上的京津冀骨架、一体化的机场群、一体化的道路交通和水路交通、快递网络体系都正在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城市群的交通发展成功经验,融合不同交通特点,在京津冀率先成功打造国际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全国示范性城市群。”

他指出,京津冀综合交通还存在一些短板,更存在一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处。一是市域铁路发展不够,成为城乡交通一体化、城市中心与卫星城大容量交通衔接的薄弱环节;二是空铁、空空、港铁等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协调、协同还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服务站城融合、产城融合、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需要提高;三是城市快行交通与慢行交通衔接不畅,换乘困难,存在堵点,造成出现效率不高;四是国际化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离国际交流中心的需求有差距,影响国际活动的效率。

对此,钟章队建议:

第一,补市域铁路发展短板,构建3层轨道交通环线。北京、天津已经出台市域铁路网络发展规划,北京通过改造普速铁路建设了多条市效铁路。“十四五”要加快建设“真”市域铁路,做好雄安、石家庄、唐山等城市市域铁路网络的规划,形成衔接有序的城市群一体化的市域铁路网络。在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建设市域铁路大环线,把多条高速铁路或城际铁路辐射线环接起来,去往市效或卫星城的旅客直接在大环线换乘,与城市轨道交通环线、已规划的城际铁路环线共同构建首都综合轨道交通3层环线。全部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提供通乘、通学的快速便捷大通道、大走廊。

第二,形成九层综合立体交通线网。完善九层架构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立体交通线网,充分衔接、互相协调、无缝转换、完整通畅。一是围绕4个航站中心打造京津冀高效联通、应急互补的机场网线,机场之间通过多条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形成大容量联络线;二是完善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络,加快构建首都城际铁路大环,与高铁干线网络高效衔接;三是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围绕北京、天津、雄安、石家庄等4个都市圈建设,大力发展市域铁路;四是围绕中心城区,进一步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消灭“洼地”,形成主体大容量交通出行供给体系;五是实现村村通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打造弹性的高速线网;六是围绕大容量交通节点,优化调整公共汽车网络;七是积极推进绿色出行,构建末端自行车或电单车线网,有条件地段铺设独立自行车道,打造末端自行车、共享单车、助力车等便捷交通网络;八是围绕健康城市建设,建立发达的步行网络,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九是建设和维护好残疾人专用通道和设施。

第三,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大脑”,加速构建京津冀国际化综合交通极和枢纽集群。采用5G、AI、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新IT技术,构建新一代综合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高速铁路”,实现综合交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环境感知水平和能力,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交通能源互联网,打造新型交通融合基础设施;加强多种交通方式全网调度指挥和应急处置系统的协调和协同,实时掌握城市群内部的交通流动状态和京津冀城市群进出交通流量,提高交通应急处置和调度能力;采用移动、无感、智能检验检查技术,减少城市群内部交通关卡,提高出行体验和效率;统一城市群内部的交通服务标准,包括交通标识、指示、定位和导航服务,与城市其他服务协同,形成京津冀统一一卡通服务,实现交通服务国际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