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29 14:35:24
选择字号:
杨慧霞:母胎医学是一门朝阳学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

微信图片_20200929132129.jpg

《母胎医学杂志(英文)》封面

《母胎医学杂志(英文)》是我国母胎医学领域第一本英文版OA学术期刊,于2019年7月正式创刊。创刊宗旨是为了刊发国内、外母胎医学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搭建母胎医学领域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国母胎医学专业的发展。

据了解,该期刊的中方主编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杨慧霞担任,外方主编由美国Howard大学医学院教授罗国阳担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母胎医学专委会主席Gian Carlo Di Renzo担任期刊的名誉主编。

那么,母胎医学在中国发展情况如何?今后该期刊又将如何发展?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杨慧霞。

《中国科学报》:前不久,《母胎医学杂志(英文)》创刊一周年了,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这本杂志的基本情况?

杨慧霞:这本杂志的外观设计富有其深刻的意义,比如杂志封面浅色部分是孕妇的腹部,深色枣红色部分寓意“早生贵子”,它的Logo“MFM”就是“Maternal-Fetal Medicine”的缩写。《美国妇产科杂志》分别以灰色和绿色为主体色调,《妇产科超声》在业内也是一区的杂志,它的主体色调是白色。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设计了以红色为主体色调。

微信图片_20200923124353.jpg

杨慧霞(中)正在与同行交流学习

《中国科学报》:结合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临床,你认为,目前母胎医学中有哪些热点问题值得关注?

杨慧霞:我们不仅要关注孕妇的健康,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高危的妊娠,还要采取干预措施保证孕产妇的平安。另外,我们还要将发育中的胎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胎儿有了问题,我们如何通过现有的手段能否及时筛查出来,并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估,是否可以进行干预?如何进行干预?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千万不能因为筛查出胎儿问题,就轻易地放弃。

所以说,母胎医学要同时关注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我们国家胎儿医学起步虽晚,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展十分迅速,在胎儿疾病的筛查诊治和处理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准。我们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母胎医学发展得更规范化?

目前,我国的孕产妇死亡已经得到了很好控制,但我国地域比较广阔,医疗资源存在差异,如何才能更多地调动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把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做好,改进其预后呢?这也值得关注。

另外,根据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孕产妇的特点,高龄产妇增多,带来的并发症也增多,如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等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团队也对此进行积极总结,使这一部分高危病人在分娩的时候出血量变少,子宫的切除率也低于国际同行(当然是在保证孕妇生命的前提下保子宫),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孕产妇糖尿病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我们不仅关注孕期的血糖管理,也要关注孕妇及后代远期的健康,怎样防止她们得糖尿病,以及再怀孕的时候,怎样减少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

另外,我们现在应该关注,在妊娠期不良事件的暴露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宫内的不良因素对胎儿远期健康的影响,做好婴幼儿的生命早期1000天管理,即宫内9个月和出生后前两年为婴幼儿保驾护航,这也是塑造生命健康最关键的早期的一个时间点,我们要通过医学保健等手段减少他们成年患病风险,这也是母胎医学工作者要关注的领域。

微信图片_20200929132758.jpg

《中国科学报》:在母胎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还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杨慧霞:2008年,我开始担任全国产科学组组长,这些年我们陆续撰写了一些业内的指南、标准。虽然全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专业指南和共识的制定,让不同地方的同行能有一个诊治的标准,当然也要结合当地的医疗条件。

人才队伍的培训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现在国家有了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下一步我们要进行专科医生的培训,在普通妇产科医生的基础上,进行很好的专科培训,打造合格的母胎医学专家,让他们不仅在临床方面有良好的胜任力,也要有很好的科研能力。

同时,要积极地与国际母胎医学平台进行融合、对接。去年年底,我们成立了中华母胎医学研究院,希望为我国在母胎医学专科医生培训方面做一些贡献,通过线上、线下理论的培训,再加上把专科医生送到国内母胎医学比较成熟或基础比较好的医学中心再进行专科培训,甚至去国外一些母胎医学中心进行交流,全面打造年轻的母胎医学专业人才,只有这样,中国的母胎医学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利用《母胎医学杂志》,关注有中国特色、能反应中国母胎医学方面大数据的文章进行刊登,让国际同行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母胎医学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923124323.jpg

《中国科学报》:一个优秀的产科医生具备哪些素质?

杨慧霞:一个优秀的产科医生与普通的妇产科医生是不一样的,他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还要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当涉及到胎儿医学的讨论,我们需要借助多学科平台,因此对母胎医学医生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产科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产科医生的要求,要想做一个好的产科医生,需要对母胎医学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

比如,要学会对影像结果进行科学的判定,还要懂一些遗传学的知识,同时掌握对母体的一些急危重症的抢救,还要对孕期疾病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等,这也是产科医生一直忙碌与进取的原因。

不过,产科人虽然忙碌与辛苦,但都朝气蓬勃、享受其中的快乐,因为我们迎接的是一个个祖国的希望。因此,母胎医学是一门朝阳学科。

微信图片_20200923124347.jpg

杨慧霞(第一排左一)与国内外同行开会交流

《中国科学报》:作为杂志总编辑,你对《母胎医学杂志》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杨慧霞:从开始申请到得到获批,我们总共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委会的组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母胎医学杂志》已经刊发了四期,首先应该感谢全球编委的队伍、国际国内积极撰稿的专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国际上知名的出版集团等提供的帮助。

经过一年的探索,我相信在杂志社的领导和杂志编辑部潘阳主任及其团队,以及来自全球编委、专家的帮助下,这个期刊会越办越好,也会像创刊的宗旨说的那样,将中国母胎医学方面的一些高质量文章进行及时发布,让全球母胎医学专业的同仁关注这本杂志。

专家简介:

杨慧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全国产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任围产营养与代谢学组组长,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兼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任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母胎医学专家组专家,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OHaD)学会理事成员,世界卫生组织(WHO)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专家组专家,《母胎医学杂志(英文)》总编辑、《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主编等。

(本报见习记者李昕茹亦对本文有贡献,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