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17 12:28:48
选择字号:
“湖大模式”为科技成果做“嫁衣”

 

陈政清介绍电涡流阻尼器技术相关设备  辛雨摄

“我们团队都是做研究出身的,项目落地转化与合作方谈判时,我根本不晓得怎么跟人家开口,说不出来有效信息,根本就没办法推进合作。当时我就说算了、不搞了。”

2016年,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何凤姣团队完成了64座血培养仪的样机研制,通过了国家863项目验收。那时她便开始着手进行项目产业化落地的事,但未曾想,仅靠自己团队搞不定。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并驾齐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转化道路不通畅,就会导致很多科技成果“待字闺中”,不为市场所知。

近年来,湖南大学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办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凝练出“项目筛选与培育、专利分析与导航、融资与商务谈判、落地实施”的全流程服务模式。“湖大模式”让更多的“沉睡”专利“流转”起来。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我国长期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还会引起临床上许多不良反应和耐药细菌的不断增长。”何凤姣告诉《中国科学报》。

何凤姣表示,团队研发的全自动血培养仪可以强化病原学的检测,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实现高效对症下药。该项目相关技术系国内外首次提出并应用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全自动血培养仪采血量更少、灵敏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临床血液样品中微生物培养、检测和抗生素效能的体外检测。而且,与进口仪器相比,该产品在价格上也具备一定优势。

“全自动血培养仪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项目的产业化落地会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何凤姣坦言,2016年他们就曾尝试迈出“落地”这一步,但并不顺利。

2018年8月,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后,开始着手对学校已有的高质量专利进行挖掘、筛选与分析摸底。2019年7月,在对何凤姣团队相关专利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中心组织召开了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系列路演活动——生物医药专场,推出了“全自动血培养仪及试剂”项目,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

经中心和项目团队讨论谈判策略、进行项目估值后,2019年12月,湖南大学以发明专利“用于血样中微生物快速检测的仪器、试剂及制备方法”作价投资1005.30万元出资占股67.02%,与深圳蓝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及关联投资机构、管理团队联合设立合资公司。据悉,该项目已于今年注册落户长沙。

“高校老师们毕竟还是知识分子,有时候会觉得谈价格是‘伤感情’的事,不太会开口;开口后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合适的合作伙伴。”在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飞龙看来,成果转化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

高价值成果也要“推”得好

《湖南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要“构建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互联互通的成果转化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为此,学校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抓手,引进法律财税、股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用专业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项目的评估。“专业团队会通过尽职调查对投资人、投资机构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运营方案进行把关,把项目落地后可能遇到的风险都提前全部梳理一遍。这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活’,做科研的老师们一般是干不了的。”李飞龙告诉《中国科学报》,中心的定位就是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

在这一机制运转之下,一些看似基础研究的成果,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化转化。

桥梁结构振动控制一直是工程界的一大难题,成因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每一种引起振动的原因都还没有研究透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政清介绍说,阻尼器是解决振动问题并保证工程安全与装备性能的必要设备

陈政清带领团队从2006年开始研究新一代阻尼技术,率先提出了电涡流阻尼的原创性概念,开发出新型磁阻尼减振共性技术,设计出结构上可分离的永磁式电涡流阻尼器。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该种阻尼器为纯金属构建,不含油,耗能元件无接触摩擦,且其“最短封闭磁路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漏磁和磁阻,使得阻尼器的启动摩擦力非常低。

“大学里的研究项目多数是基础研究,其理论发现衍生的技术可以针对不同行业要求,进行单独设计和技术研发,形成专用技术。”李飞龙解释,“电涡流阻尼新技术”的成果应用面很广泛,可以应用到建筑、高铁等多个领域。

像这样有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的技术更容易落地。2016年,陈政清团队将4件专利转让给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磁阻尼与结构减振技术和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已被应用于国内外40余个桥梁工程、建筑结构、电力工程等项目,其中包括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摩洛哥NOORⅡ太阳能集热塔、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结构减振工程,近3年创造经济效益3.8亿元。

在中心的推动下,近年来,湖南大学与合作方联合投入逾1000万元,建立起大型多功能电涡流阻尼器试验系统、检测系统等功能较完善的技术研发硬件平台。目前正合作推进电涡流阻尼新技术在大型机械、武器装备、轨道列车、涡流制动等领域的应用和开发,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的列车减振缓冲器、车辆悬架减振系统等都已进入产品中试阶段。

“湖大模式”贡献“湖大力量”

自2018年学校争取获批湖南省知识产权局“首批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湖南大学又在去年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今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建立知识产权统一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湖南大学完善了校内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不断推动学校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不断为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贡献“湖大力量”。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谭蔚泓团队“基于核酸适体的无创产前诊断”相关专利申请权与技术秘密,已与宁乡高新区进行项目落地签约。

今年7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崔向阳团队“高效非结构自主CAE软件核心算法、GPU并行计算及优化设计平台”项目相关知识产权作价2800万元与投资方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已落户岳麓山大科城后湖园区,相关成果有望解决国外软件对我国高端装备及军工领域的数值仿真“卡脖子”问题。李飞龙告诉记者,该项目从挂网公示到通过校长办公会审批仅用时18天,充分体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湖大速度”。

2017年以来,湖南大学共转化科技成果117件,知识产权运营金额超过3.5亿元,带动1.9亿元社会资金投入。

“市场有技术需求,我们为其介绍学校专利资源;科研团队想要推动成果转化,我们为其全流程护航。帮助科技成果落地,让社会享受到更多、更先进的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也正契合了湖南大学承袭自岳麓书院的‘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品格。”李飞龙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